健康耳垂里面长了一个硬疙瘩,挤出白
痘痘长在脸上和背上是很正常的,但是你知道痘痘长在耳垂上是怎么回事儿吗?有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耳垂里面长了一个硬疙瘩,有的会感觉胀痛,又红又烫,有的甚至不痛不痒的,但是挤破后会挤出豆腐渣样的白色内容物。对待此类情况,有人不以为意,有人却如得“绝症”担心不已,那么这个硬疙瘩到底是什么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这种耳垂硬疙瘩叫皮脂腺囊肿,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当然也有人将其称为“粉瘤”。很多人都曾有过长粉瘤的经历,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青年人。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
粉瘤是怎么发生的呢?由于皮肤的皮脂腺孔被堵塞,皮脂腺分泌物不能被排出而逐渐膨大所形成的囊肿。
粉瘤有什么临床表现?皮脂腺囊肿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能正常,也可能为淡蓝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
耳垂长这种硬疙瘩需与哪些情况鉴别呢?1.耳垂粘连
耳垂粘连是指耳垂被向下或向后牵拉,并可见明显瘢痕。它属于耳垂畸形的一种临床表现。
2.耳垂长痘
耳垂毛细血管网丰富而且血液循环速度比较缓慢,因此体内血管内壁上脱落下来的死亡细胞往往流经此处之后无法再继续循环出去,因此造成某一段毛细血管阻塞并引起局部非感染性炎症,结果耳垂里面长出个小痘。
3.皮脂腺囊肿
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形状为圆形,硬度中等或有弹性,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推动时感到与表面相连但与基底无粘连,无波动感。皮肤颜色可能正常,也可能为淡兰色,增大过快时,表面皮肤可发亮。有时在皮肤表面有开口,可从此挤出白色豆腐渣样内容物。这个开口即通向皮肤表面皮脂腺的开口所在,开口凹陷系导管长度不足所致。皮脂腺囊肿往往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皮脂腺囊肿癌变的机会极为罕见。
耳垂长硬疙瘩怎么治疗?耳垂硬疙瘩一般可自行消失。如症状严重或影响美观者,也可手术治疗。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切开皮下组织后,用组织钳翻起一端皮瓣,轻轻提起肿物,再用组织剪(或止血钳)沿囊肿边缘分离,使之完全游离;囊肿底部的纤维条索,用止血钳钳夹、剪断后结扎,即可完整切除囊肿。伤口冲洗、止血后,分层缝合切口,稍微加压包扎。
很有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毛囊炎
当毛囊细菌感染时会引起化脓性炎症。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脓疱疮开始,以后迅速发展演变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有炎症,继而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但也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的也可发展为深在的感染,形成疖、痈等,一般不留瘢痕。皮疹数目较多,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
治疗上可酌情选用抗生素,局部可用1%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或2%碘酊外涂,也可试用紫外线照射。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试用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
2.粉瘤(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也就是老百姓称为粉瘤的东西,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多见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年轻人。主要是因为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这个病变的特征性改变是突出于皮肤的球形肿物,不易推动,表面光滑,没有波动的感觉,可以挤出豆腐渣样的物质,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不仅耳垂里有硬疙瘩可能是粉瘤,连头部、面部、身体上长这种小突起的硬疙瘩,都有可能是得粉瘤了。
如何治疗皮脂腺囊肿(粉瘤)?
最常用的根治方法是局麻下手术切除。皮脂腺囊肿是体表小肿物,手术简单,在门诊即可进行。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不残留囊壁,否则易复发。由于皮脂腺囊肿多发生于面部,故手术切除时应考虑到美容效果,可采用小切口切除面颈部皮脂腺囊肿,皮肤在无张力下缝合,可避免切开瘢痕生长,以达到美观效果。
术前有感染及手术后为控制炎症,均要适当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已合并感染的皮脂腺囊肿应在感染控制后再手术切除病灶。对于局部感染不能控制或已经合并脓肿者应切开引流。
CO2激光、电离子微创法被认为是治疗无合并感染的囊肿的好方法,由于其操作简单,切口小,出血少,不用缝合,几乎不留瘢痕,复发率低,尤其适合于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的治疗。
3.皮下脂肪瘤
皮下脂肪瘤通常表现为皮下的、单发或多发的、大小不一的、生长缓慢的扁平圆形肿块,或呈分叶状。单发者瘤体较大,多见于腹壁、胸壁、腰背部、肩部、颈部,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轴多与皮肤平行。多发性脂肪瘤瘤体较小,多成对称性,质地稍硬,可伴疼痛。
脂肪瘤本身一般无自觉症状,较大肿瘤可妨碍局部动作,或因压迫神经而引起疼痛。
脂肪瘤可作为Gardner综合征的部分表现,除脂肪瘤外,患者还伴有面部多发性骨瘤、皮肤表皮样囊肿、结肠多发性息肉、纤维瘤等。多发性脂肪瘤还应考虑到脂肪瘤病的可能,肿瘤数目可从几个到几百个不等,主要发生于躯体上半身,有些患者伴有高脂血症,约1/3有遗传倾向。
触诊时可触及柔软而有弹性的肿物,无触痛,边界清楚,有假性波动感,推之有一定活动度,表面皮肤多无明显异常。
治疗上惟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较小脂肪瘤,无临床症状一般无需处理。对于较大的孤立脂肪瘤,需要手术切除。术中应完整切除。
4.淋巴结肿大
小孩儿常可见耳朵后边有可以活动的小疙瘩,质地比较坚韧,直径不超过3毫米~10毫米。这是因为婴幼儿时期淋巴系统发育旺盛所致,是正常的。成人出现耳朵后面的硬包,可能是淋巴结炎,肿块会出现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的特点,往往发病较快。淋巴结柔软、有压痛感、表面光滑,没有和下边的组织黏连,可以活动。一般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炎症消退后肿块自然也就消退了,还有身体其他部位炎症也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如口腔炎症,呼吸道感染等,这个淋巴结就像人体“哨兵”,遇到紧急情况就会反应。
如何治疗?
西医治疗:针对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进行治疗。即对细菌、病毒、结核菌、癌细胞等针对性用药。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激素、抗结核药、放化疗等。
中医治疗:中药化结消炎治疗,针灸治疗。
5.痈疖
疖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相邻近的多个毛囊感染、炎症融合形成的叫痈。一般开始时是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几天后,中央的组织坏死,出现黄白色小脓栓。
痈疖多发生于面部,位于危险三角区的应注意,不要挤压或挑破,因为这样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由此引发的死亡率也是很高的。
一旦发现痈疖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6.艾滋病
有些传染病或特殊疾病如艾滋病患者一般也可见淋巴结肿大,质地坚实、可活动、没有疼痛感。艾滋病患者的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较常见。如果耳朵后边硬包与皮下组织黏连,时间很久都不移动,不消退,要注意是否是癌症,应及时检查。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屁股上长尾巴长大了还尿床居然是
- 下一篇文章: 胃癌是最为常见一种恶性肿瘤,40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