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上长尾巴长大了还尿床居然是
您是否遇到过孩子长大了还经常“尿床”,到处求医却治不好?这种情况在成年人中也有,被称之为遗尿。难以启齿吗?其实这种病是可以治疗的!
遗尿与我们常说的“起夜忙”不同。前者是在产生尿意时,还没来得及上厕所,尿液就忍不住排出来了;后者是夜间排尿次数多,但是排尿能控制,有足够的时间到厕所后再排尿。遗尿多见于儿童,但是成年人中也有发病的。引起遗尿的因素比较复杂,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有原发性的,也有继发性的。如果反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行为治疗无效,要考虑脊髓拴系的可能。
什么是脊髓拴系?椎管“管不住”脊髓脊髓拴系是由脊髓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于朝春教授介绍说:“当胎儿还在母体里,甚至更早的还处于胚胎期的时候,就埋下了病根。”脊椎、脊髓在发育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比如:腰骶部的椎管没有正常闭合而形成小裂缝(隐性脊柱裂);应该待在椎管内的脊髓、脊膜却膨出来了;腰骶椎管内长出脂肪瘤……这类发育异常,使得脊椎与脊髓的生长不能协调一致,椎管“管不住”脊髓,下端的脊髓从椎管内“长”出来,与外面的软组织黏连在一起,就形成了脊髓拴系。好比做一支铅笔时,笔芯做得太长、太粗,或者木头笔杆做得太短、不够严密,就会导致笔杆包不住笔芯,笔芯露在外面。
正常情况下,脊椎的生长快于脊髓的生长,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一个逐渐向上回缩的过程,发育完全的正常成年人,脊髓的下端应高于脊椎,一般在第一腰椎的高度。而脊髓拴系的患者,脊髓下端的“终丝”在骶椎部位被牵拉住,不能向上回缩,就好像被拴住了一样,脊髓逐渐被拉长,从而出现各种感觉和运动障碍。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脊髓拴系综合征。
传说中的“长尾巴”其实是脊髓拴系新出生的婴儿屁股后面长了条“尾巴”,想必大家都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有些人猜测:是不是这孩子没有进化好啊?怎么会长尾巴呢?其实,这就是脊髓拴系的一种表现。据于主任介绍,脊髓拴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候很难从症状联想到这一疾病,而临床医师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也有不足,因此,误诊、漏诊的情况比较多见,需要进一步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提高大众的认知程度。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六个方面——
1、疼痛:常见腰骶部疼痛,疼痛局限于腰背部、腹股沟、会阴区和臀部,有时可放射至下肢。腰骶部的活动,尤其是屈伸运动会使疼痛加剧。
2、感觉、运动障碍:臀部鞍区(即骶尾部)麻木、感觉减退;行走异常,出现各种异常的步态;下肢力量较弱,行走时感觉无力,逐渐加重,步行困难。
3、泌尿系症状:常见有尿潴留(尿液停留在膀胱而排不出去)、排尿不畅、尿失禁、尿频、尿少、尿路感染(残余尿增多引起)等不同表现。有些患者由于尿潴留、尿路感染、膀胱炎等原因,导致输尿管扩张,进一步引起肾积水,逐渐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进展为尿毒症。这一病变进程比较缓慢,一般都在10~20年后发生。
4、直肠功能障碍:直肠、结肠蠕动功能减弱,失去正常的排便反射,出现便秘、排便困难,或大便失禁等。
5、肢体畸形:常见的是脊柱畸形;下肢变形、畸形,表现为锤状趾、高弓足、马蹄足、足内翻等。
6、腰骶部皮肤异常:比较常见的是腰骶部皮肤隆突,可能形成一个包块,隆突严重的就好像长了“尾巴”,可长达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这类情况多为胎儿在母体发育过程中形成)。也有一些患者,可能形成凹陷,或长出毛发、黑毛痣、藏毛窦(毛发长在皮下组织中)、色素沉着、皮下形成脂肪瘤等。有时候这些部位还会发生感染,伴有分泌物,发生神经营养性溃疡的情况还是罕见的。
于主任介绍说,脊髓拴系综合征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成年发病者少见,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并不是所有的脊髓拴系患者都会表现为“长尾巴”,这种严重的畸形毕竟还是少见的,更多的患者以遗尿为主要表现,还有一部分患者则因病情较轻而没有任何不适的自我感觉。
脊柱畸形与脊髓拴系的“亲密”关系脊柱畸形可以是导致脊髓拴系的原因,也是一种病理表现,同时脊髓拴系也会影响脊柱畸形的病变进程,所以两者之间有着复杂而“亲密”的关系。
与脊髓拴系相关的脊柱畸形,常见的有脊柱裂、脊柱侧弯、前凸和后凸、叉形椎体、半椎体及椎体融合等。骶骨常发育不全,伴椎管扩大。
脊柱裂又称椎管闭合不全,也是导致脊髓拴系的病因之一。椎管应该是呈环形包绕脊髓的,但是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没有闭合呈完整的环,而是留下了一条裂缝。除了会引起上述皮肤改变外,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如遗尿。不少患者就是因为遗尿久治不愈,进一步检查才发现脊柱裂。
脊柱侧弯表现为脊柱正中线不垂直,身体倾向一侧,两个肩膀有高低。这种畸形严重者会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导致瘫痪。脊柱前凸、后凸也是类似的脊柱畸形类型。
叉形椎体、半椎体及椎体融合都属于椎体畸形,可导致脊柱畸形。
脊柱的各种畸形,会挤压、牵拉其内及其周围的组织,影响这些组织的正常生长,导致其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前文所述的各种异常症状,比如骶骨发育不全会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精准治疗抓住四个关键给终丝“解绑”去拴系不少遗尿的宝宝久治不愈,吃了很多药都解决不了问题,无法根治。这个时候如果做个膀胱B超结合尿动力学检查,或许就会发现脊髓拴系的“蛛丝马迹”,进一步核磁共振检查,就能明确诊断了。如果在这些部位,发现上文所述的皮肤异常表现,也应怀疑脊髓拴系的可能。
一旦确诊为脊髓拴系,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手术是目前根治这一疾病的唯一手段。目前,对于脊髓拴系的治疗,还没有明确的规范、准则,也没有达成共识的治疗标准。但是,于主任介绍说,手术去拴系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肯定、明确的疗效,轻者可以完全治愈,重者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避免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术后随访观察尿动力学检查、残余尿检查、肛门直肠测压等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与术前对照,有明显的差异性。
关于手术松解黏连、去除拴系的过程,于主任认为,有四个关键的步骤:
1、最大限度地切除脂肪瘤。大多数脊髓拴系都伴有脂肪瘤,在手术松解黏连的同时,还应该将脂肪瘤一并切除。有些医生担心切除脂肪瘤时会伤及脊髓,尤其是末端的马尾神经,一旦受损,会导致膝关节以下肢体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因此,对于切除脂肪瘤有着一定的顾虑。于主任表示,脊髓拴系伴发的脂肪瘤大多界限清楚,与神经组织没有相互混杂在一起,应该最大限度地予以切除。否则留下隐患,不仅对功能康复不利,还有可能导致疾病复发。
2、保护马尾神经。脊髓末端的圆锥以下有一段脊神经称为马尾神经,掌管着腰以下的感觉及运动功能。手术去除拴系的过程中,有可能伤及马尾神经,因此在手术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切除黏连的时候就能避免伤及马尾神经,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有些患者担心手术后截瘫不能走路,有神经电生理保驾护航,就不必担心了。
3、切断终丝。脊髓的下端通过终丝止于尾骨,终丝起着固定脊髓的作用,而且,终丝是一种无神经组织的膜性结构,不具备神经的功能。在手术过程中,只有切断终丝,才能真正地去除拴系,解除牵拉,且没有损伤神经功能的顾虑。
4、重建椎管、修复硬脊膜。在解除了拴系,让脊髓回归原位之后,手术并没有结束,必须重建椎管、修复硬脊膜,将脊髓真正地“管住”,否则拴系还可能再次发生。就好比河水泛滥了,我们要紧急抢险救灾,而等到水灾结束后,还应该筑高堤坝,避免再次发生水患。
有些患者手术仅仅是切除腰骶部的大包(膨出的脊膜囊和脂肪瘤),而没有处理椎管内的病变,没有切断终丝,没有修复硬脊膜,没有重建椎管。充其量,就相当于一个浅表部位的“整形美容”手术,没有解除根本的病变,导致手术无效或者术后反而病情加重。因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有经验的专科医师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手术后患者的疼痛会缓解或消失,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排尿、排便功能恢复、畸形得以矫正。
术后功能恢复坚持就是胜利手术可以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的根结,但是功能的康复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努力来一步步的实现。于主任介绍说,脊髓拴系手术之后,治疗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很多后续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后续治疗的内容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针灸治疗、高压氧舱治疗等。
药物治疗:以营养神经的药物为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
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盆底肌、膀胱括约肌、肛门括约肌功能的锻炼,如提肛锻炼、下蹲锻炼等。
针灸治疗:在针灸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刺激骶神经,从而促进其功能的康复。针灸时加用电针,可增强针感,调整输出功率,加强对穴位的刺激,可以提高疗效。
高压氧舱:高压氧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方式,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脊髓拴系松解术后,可以进行4~6周的高压氧舱治疗,有条件者可作为康复治疗的一部分,长期坚持。
有些患者手术后会出现肛门周围的麻木感,这种情况是短暂的,不用惊慌,一般2周左右都能恢复。
专家简介于朝春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上海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筹),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肢残人协会脊髓损伤、脊柱裂委员会专家顾问。擅长脊髓栓系综合征、脊柱脊髓疾病、脑肿瘤、脑血管病等显微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
特需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蒋美琴赞赏
- 上一篇文章: 截止3日17点更新2015年医师
- 下一篇文章: 健康耳垂里面长了一个硬疙瘩,挤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