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中年大叔长期便血以为是痔疮,拖了一
中年大叔错把
乙状结肠癌当痔疮
」便血、排便困难等症状是痔疮的典型症状
虽然令人生厌,
但不至于致命,
因此很多朋友也就放之任之。
但是,
有相同症状的还有另外一种足以致命的疾病——
结肠癌??
一位乙状结肠癌患者的就诊经历
48岁的张先生去年9月份无明显诱因开始经常便血,刚开始出血量很少,他便以为是痔疮,没有当回事。不料之后便血情况反复出现,两个月前,让张先生尴尬又头痛的事情出现了,便血症状加重,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而且出现下腹部疼痛,这给他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随着出血越来越多,张先生熬不住了,医院胃镜室求治,当时的他已经被病痛折磨得大汗淋漓,面容苍白。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柳立侠医生发现距张先生肛门40cm处的结肠上一不规则肿物,几乎占据了整个肠腔横截面,致肠狭窄,肠镜难以通过。镜检诊断:乙状结肠癌。
结合张先生的身体状况以及发病情况,他被治愈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进一步治疗。胃镜室高洪利主任提醒,肠癌的早期症状和痔疮很像。如果大便带血,大便习惯及形状改变,长时间便秘或腹泻,长时间腹部隐隐作痛,就要引起重视。即便没有结直肠的肿瘤家族史,45岁以上人群推荐进行胃肠镜检查。如果是有肿瘤家族史的,那么体检做胃肠镜就要提前到40岁左右。如果发现有肠息肉,要及时手术处理,可以降低癌变几率,预防肠癌的发生。
在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中,除了最常见的胃癌,便是大肠癌了。
大肠癌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主要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
癌变因素与家族遗传、个人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慢性炎症、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
按照癌症一贯的套路,都是早期发病无明显症状,不容易被察觉。尽管有症状,也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而不得以重视,致使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偏高。
根据最近5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大肠癌的发病递增速度是全世界平均的2倍!且发病人群集中在30-45岁,以男性患者居多。
对于40岁以上病人出现以下情况需高度警惕大肠癌的可能,务必及时就诊:
Ⅰ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有肠息肉、腺瘤或癌症病史;
大便潜血持续阳性;
有粘液血便、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病史等。
无痛胃镜咨询热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医院普外科成功施行首例高龄患者腹腔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