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小瞧了痔疮,早防早治不闹心

什么叫痔?

内痔是直肠末端痔静脉丛曲张形成的静脉团和肛垫的病理性增生、肥大。

外痔是肛管或肛缘皮下的静脉丛破裂或曲张或肛缘皮肤发炎、结缔组织增生等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和肉赘、皮赘。

混合痔则是内外痔相连兼具内痔、外痔特性的痔。我国民间习惯上将生长于肛门部的肉赘、皮垂或肿物统称为痔疮,而临床医师则将痔严格地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所以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痔是广义的痔,包括了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引起痔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痔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概括地讲,由于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人直立位时直肠静脉内的压力比其他体位时高出2-3倍,又由于痔静脉内无瓣膜,所以血液回流相对困难,这是痔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在此基础上,任何能使腹压或直肠静脉压力增加的情况都能导致痔的发生或加重原有的痔。例如便秘时,干粪进人直肠后,压迫穿行于直肠黏膜下的痔上动静脉,动脉压高,故血液仍能进入静脉系统,但静脉压低,加之无静脉瓣,血液回流更加困难,长此以往,就逐渐形成了以小动脉为中心的静脉曲张性团块,最后增生成痔。另外,体力劳动时、排大便久久蹲坑时,腹压都显著增加,都容易患痔。

有关痔的发病原因,还有窦状血管扩张学说、直肠海绵体增生学说、肛垫下移学说,等等。目前,肛垫下移学说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什么是肛垫下移学说?

肛垫下移学说是上世纪7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有关痔的成因的一种学说。该学说认为,在人体直肠末端左侧和右前,右后位各有一个由窦状血管、黏膜下肌、结缔组织等组成的肛垫组织,能感受直肠内的气体、液体等物质。某些原因(如腹压增高)使肛垫内的结缔组织和黏膜下肌遭到破坏而松弛、断裂,肛垫失去支持而下移,脱出肛门而为痔疮。简单地讲,肛垫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组织,由于一些不良因素的作用使肛垫向下移位而成为痔。肛垫学说从理论上说明人人都有发生痔疮的可能,科学地阐释了痔脱出的机理。但肛垫学说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未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患痔而便血这一痔疮最常见的症状。痔疮遗传吗?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痔疮是否遗传,目前尚无定论。岩垂纯一报道:大约44%的痔病患者都有家族史。但也有学者认为,一个家族中很多人患痔疮,可能与家族成员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条件等情况相同或相似有关,而痔的发生与不当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认为痔的遗传证据不足。所以,目前我们仍然可以认为痔疮不遗传。

痔的发生和职业有关吗?

前面已经讲了,人的体位和痔疮形成有一定关系,凡长时间处于一固定的姿势者都易患痔疮,久站者如教师、营业员等,久坐者如秘书、打字员、司机等,久蹲者如电焊工等。我国有学者做过调查,久坐者患痔率为72.9%,久站者患痔率为73.5%。而不断走动者患痔率仅为43%,差异是显著的。因此,凡工作时需保持一固定体位者,应根据情况适当地活动或变换体位,这样可以减少发生痔疮的机会。

为什么老年人和孕妇容易患痔病?

老年人易患脱出性痔病(即内痔脱出肛外)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年龄越大活动量越少,并且脏腑功能减退,胃肠蠕动相对缓慢,容易导致大便干燥;其次,随着年龄的增加,肛垫内的支持固定组织--黏膜下肌逐渐老化变硬,失去弹性,使肛垫容易向下移位;另外,有些老年人大便不干,甚至大便稀,一日数次,或者经常咳嗽,这些情况都使腹压增加,结果是肛垫被推出肛门成为脱出性痔病。

孕妇容易患痔脱出,原因较单一:逐渐增大的子宫压迫肠管,导致排便障碍,孕妇须用力才能排出粪便,结果使肛垫内黏膜下肌损伤、断裂,肛垫被推出肛门,成为痔而脱出。另外,子宫压迫肠管,影响静脉血回流,用力排便时还容易使痔出血。由于怀孕怕影响胎儿发育,还不方便用药治疗。因此我们建议患痔病的女性在结婚或怀孕前最好先妥善治疗痔疮。

痔疮会不会传染?

部分患者提出过痔疮会不会传染这样的问题:这说明患者对传染病有一定的警惕性,同时又缺乏相关的科普知识。传染病有三个要素:一是传染源,二是传播途径,三是易感人群。这些痔疮都不具备,所以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痔疮不是传染病,没有传染性,不会相互传染。

痔疮会不会癌变?

这是所有患痔疮的人都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痔疮可以癌变。但是在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的年会上,专家们认为患痔疮而不治疗,15年以后会有3‰~5‰的痔病患者发生癌变。我们在临床上也遇到多例既患有痔疮又同时患有肛门或直肠癌的患者。鉴于这种情况,临床医师的态度是非常慎重的,认为患痔后既不要害怕,也不要掉以轻心,医院的肛肠科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是痔疮,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手术治疗不符合手术条件或暂不愿意手术者,先行保守治疗,医院复查一次,其间病情若有改变则随时检查,这样做基本上就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了。

医生常说的齿线是什么?

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交界处有一锯齿状的环形线,叫齿状线,简称齿线。齿线距肛门口约3厘米左右,在解剖学和临床上十分重要。首先,齿线是直肠与肛门分界的标志,齿线以上是直肠,被覆黏膜,齿线以下是肛管,被覆皮肤。第二,齿线以上的组织受自主神经支配,没有痛感,手术时是无痛区;齿线以下的组织受脊神经支配,有痛感,手术时属有痛区。另外,齿线上下的动静脉血和淋巴液的流向与归属也不一样。齿线区的神经异常敏感,如损伤齿线过多,可以引起排便反射减弱或感觉性肛门失禁等等。所以在做痔疮手术时医生都要尽可能地保护齿线。怎样区别内痔外痔混合痔?

在临床上,根据痔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名称不一。内痔和外痔的划分以齿线为界,发生在齿线以上的痔叫内痔,发生在齿线以下的痔叫外痔,跨越齿线上下的痔叫混合痔。这种区分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直接指导着临床治疗。各类痔还分期或分型。

痔疮有哪些临床表现?

痔疮主要有三大临床表现,即便血、脱出和疼痛。便血为早期症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这一点很重要,可与癌症相鉴别。当痔核较大时,在排便的挤压下可脱出肛门。痔核经常脱出容易水肿、血栓形成并发炎、嵌顿而疼痛。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肛门皮垂、肛门潮湿等等。

我们发现在临床上I、Ⅱ期内痔时,便血往往是唯一症状。老年人多见痔脱出,便血相对较少,故老年人出现便血一定要进行检查,以免遗漏肿瘤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内痔有分期或分型吗?

根据内痔的不同临床表现,分为四期或三型。具体如下:内痔I期:无明显自觉症状,排便时带鲜血或滴血、射血。内痔Ⅱ期:排便时内痔脱出肛门,排便后可自行还纳,可以同时便鲜血,量或多或少,可伴疼痛,但一般较轻;内痔Ⅲ期:只要增加腹压(如排便或咳嗽),内痔即可脱出肛门外,不能自行还纳,需手法托扶还纳。内痔Ⅳ期:嵌顿性内痔。即内痔脱出后水肿、充血而卡在肛门外,疼痛剧烈,易感染、糜烂和坏死。可以看出,内痔分期的依据是看内痔脱出肛门的情况或程度。而内痔分型的依据是看内痔表面的形态。内痔分型如下:内痔血管肿型: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而成,表面粗糙而柔软,色泽鲜红像草莓一样,黏膜菲薄易出血,多见I期内痔。内痔静脉瘤型:黏膜呈丛状隆起,紫红或深紫红色,黏膜较坚厚,不易出血,多见于Ⅱ期内痔。内痔纤维肿型:结缔组织增生成乳头状,表面黏膜较硬,富有弹性,呈灰白色,一般不出血。多见于Ⅲ、Ⅳ期内痔。值得注意的是,内痔出血量多时,可造成贫血。外痔怎样分型?

外痔的表现和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1)炎性外痔:肛缘皮肤皱襞受刺激感染而肿起,痛不可近。或发于肛门一侧,或两侧均发。

(2)血栓外痔:肛门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呈圆形或椭圆形,可单发或多发。局部肿胀、疼痛,若发炎则剧痛。

(3)结缔组织性外痔: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反复发炎、肿胀,使肛门静脉丛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皮垂或赘肉。一般不痛。

(4)静脉曲张性外痔:排便时均可见肛缘周围皮下有曲张的静脉瘀血团,呈圆、椭圆或不规则突起。一般无痛,但有肛门坠胀等不适感。

怎样知道自己患的是痔疮而不是其他肛肠病

医院的肛肠科请专业医师进行检查来医院,自己也可作简单的判定。大便时带鲜血,无疼痛感,一般是内痔。随大便有柔软的肿物脱出,往往是内痔核。肛门口长有皮垂、肉赘、无痛无痒,一般为外痔。若肛门口原有肉赘不痛、柔软,忽然肿起疼痛则是外痔发炎。若肛门有肿物脱出,疼痛或剧痛,往往是内痔嵌顿。除此之外,有其他不适,可能就是其他肛肠病或痔疮兼有其他肛肠病。

出现肛门疼痛就都是痔疮吗?

回答是不一定。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地告诉大家,一般单纯内痔不疼,因为内痔在齿线以上,受自主神经支配,而自主神经对痛觉不敏感,所以单纯患内痔不会感到疼痛。能引起疼痛的痔疮是混合痔、内痔嵌顿、血栓外痔和炎性外痔。另外,肛门裂和肛周脓肿也是很疼的。这些疾病发生的部位涉及到脊神经支配的区域,而脊神经对疼痛敏感,所以这一类痔和肛门病会引起疼痛。简单地讲,肛门裂在排大便时和排便后疼痛;感觉到肛缘肿胀热痛的是肛周脓肿;既往有痔病史后出现肛门痛者往往是混合痔、内痔嵌顿、炎性外痔疼痛;血栓痔发病突然,自觉可以摸到肛旁有一硬结并触痛。

痔疮都需要治疗吗?

如果痔疮仅有局部体征无其他不舒适,暂时可以不治疗。当痔疮出现临床症状时,就应该尽早治疗,否则的话,会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如痔出血;日久不治会导致恶性贫血;痔核经常脱出,就有嵌顿坏死的可能等等。曾有外国专家指出:“不要对没有肛门体征的症状进行治疗,也不要治疗没有症状的肛门体征”,就是以上意思,这已经成为肛肠界遵守的标准。大白话说就是有症状就治疗,无症状可以不治。

治疗痔疮的方法有哪些?

治疗痔疮的方法有许多如:口服药物、外用药物(包括中药外洗)、枯痔法、注射法、激光疗法、手术疗法、冷冻疗法、微波治疗、铜离子电化学治疗等等。现在临床主要使用药物、注射、激光、手术四种方法治疗痔疮。每种疗法都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

药物治疗痔疮的适应症和优缺点有哪些

药物治疗法适用于轻度痔疮患者或患痔较重但不宜手术者。药物治疗又分为口服药、外用药和中草药外洗,临床上可以根据病情相互配合使用。药物疗法的优点是简便、经济、无任何痛苦,可缓解和减轻症状;缺点是易复发,对重症痔疮效果不佳。有一点要注意,用药前一定要先明确了诊断。我们遇到过不只一位患者,怕麻烦、图省事,医院检查,自己买药用,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直肠癌,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激光治疗痔疮的适应症和优缺点有哪些?

激光疗法的原理是将激光束聚丝后可在短暂的时间内使组织凝结、烧灼而炭化或气化,达到切割组织和凝固血管的目的。激光器有多种,肛肠科主要用二氧化碳激光器。激光治疗的适应证是各种外痔和肛乳头状瘤及肛门尖锐湿疣等。微光疗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切割速度快)、凝固作用好,出血少,痛苦小,安全性好,缺点是切口愈合时间长,适用范围窄(不适于内痔的治疗,易导致肛门狭窄或大出血等。目前部分患者误认为激光可以治好各种肛肠病,开口闭口提激光,这是错误的,任何机器、任何治法都有局限性。

注射治疗痔疮的适应症和优缺点有哪些?

注射疗法是用注射器将具有使组织硬化、萎缩功能的药物直接注入痔核内,使痔核硬化或萎缩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注射疗法的适应证是I期至Ⅲ期内痔,轻度的直肠前突和直肠脱垂(包括直肠黏膜内脱垂),不能用于外痔和肛裂等病。注射冶法的优点是疗程短、痛苦小、疗效好、使用方便、比较安全;注射疗法仍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痔疮的适应症和优缺点有哪些?

手术疗法是通过结扎或切除的方法将痔疮直接去除。手术疗法的适应证是Ⅲ期、Ⅳ期内痔、混合痔、嵌顿痔和各种外痔。手术疗法的优点是治疗彻底,缺点是痛苦大、费用高。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对痔疮手术后缓解肛痛还是很有效的,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怎样治疗内痔?

内痔一般无疼痛感,早期只是排大便时带鲜血,属I期或Ⅱ期,若出血量不多仅几滴血或便纸上染血,外用有关的痔疮栓或痔疮膏治疗即可;若是向外喷射鲜血,最好采用药物注射疗法或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法,可有效止血。晚期内痔表现为排大便时痔核从肛内脱出,或可自行还纳或需用手助其还纳,可以伴有出血或疼痛,严重者水肿嵌顿,此时最好手术治疗。最简单、安全、有效、痛苦小、基本无后遗症的方法就是丝线结扎法。综上所述,内痔治疗法是:早期用药物或注射法治疗,晚期用结扎法治疗。结扎线用医用10号粗丝线,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

怎样治疗混合痔?

内痔、外痔兼而有之者称为混合痔。混合痔的发生、症状、治疗都是痔疮中最为复杂的。比较轻的混合痔可以先采用药物治疗或注射治疗法,但效果难以持久且对症状明显、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混合痔,应该手术治疗。治疗混合痔最经典的手术是“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肛肠医师现在运用的一些其他手术方法也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安全可靠,痛苦相对小。是目前治疗混合痔的首选手术方法。

痔疮手术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做痔疮手术前,患者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第一,洗个热水澡,因为术后一周内不能洗澡。第二,不要惧怕而有恐惧心理,要有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因为越是害怕,越是觉得非常疼痛,同时由于惧怕而精神异常紧张,还会导致虚脱。第三;手术前一天的晚餐不宜进食过多;手术当天的早餐要吃好,根据我们的经验,患者空腹做痔疮手术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及虚脱。第四,手术前最好排一次大便。做好以上四点,手术和术后都会很顺利。

孕妇患痔后怎么办?能手术吗?

很多妇女妊娠后不是发生痔疮,就是原来的痔疮加剧,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和内痔嵌顿的发生率很高。原因是妊娠后子宫增大,压迫盆腔血管网,使阴部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增高,当排大便时腹压再增高,淋巴回流受阻,导致肛周小血管脆性增加、破裂出血而成血栓痔或内痔嵌顿等。孕妇患痔后,原则上应保守治疗,因为手术后的疼痛、精神紧张和使用抗生素都会影响胎儿,甚至造成流产。因此孕妇除非患肛周脓肿或内痔嵌顿;否则,不要手术。孕妇患肛周脓肿可切开排脓,患内痔嵌顿可剥离血栓,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对胎儿也有好处。遗留问题待生产以后再做根治性手术。作为医生,此时一定要和孕妇讲明白这只是姑息性手术,只能解一时之痛,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误会。

孕妇患痔后怎样保守治疗?

孕妇患痔后,原则上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也要注意:第一不用口服药,第二不用含麝香的制剂(麝香坠胎),第三不要用峻猛的中草药内服或外洗。如果是对日常生活起居影响不大的轻度痔疮,每日用温水外洗10分钟左右,调理好大便即可,无需特殊治疗。如果是影响起居或是比较疼痛的痔疮,可以用性质较平和的中草药煎汤坐浴来治疗,效果很好。推荐处方及用药如下:艾叶20克、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陈皮30克、赤芍20克、桂枝30克、大腹皮20克、金银花30克放入容器中,凉水毫升,浸泡20分钟,上火煎沸10分钟左右,将药液倒入盆中,让孕妇先熏蒸,待药液不烫手时再坐浴10分钟左右。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当天疼痛即可减轻,2-3天可明显缓解。若只是内痔便血,肛泰栓、太宁栓按说明外用即可,同时多吃果蔬通调大便。

结核病人患痔疮后怎样治疗?

合并有结核病的痔疮患者原则上不行手术治疗,而是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各种内服或外用的有关中西药物均可以用。如结核病控制得比较好,结核不属于活动期,则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小手术,如血栓外痔剥离术。手术后要坚持换药并抗炎治疗,必要时局部换药使用抗结核药。饮食要富于营养,忌食辛辣。如果痔核发炎、肿大疼痛,要先中药坐浴然后外用栓剂。由于结核病患者气血亏虚,原则上禁用大苦大寒的中药。

糖尿病患者患痔后怎样治疗?

痔疮是临床多发常见病,糖尿病的发病率目前也在不断增高,很多痔疮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现在人们基本都知道,糖尿病极易招致感染,伤口愈合缓慢。所以既患有糖尿病又患有痔疮时原则上宜保守治疗。作为患者,如只是大便干、带鲜血、不痛不痒,自用肛泰栓、化痔栓或其他痔疮膏治疗即可,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由医生处置。对内痔便血多者,用消痔灵注射治疗效果很好。对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嵌顿痔患者先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汤坐浴,也有一定效果。

对经保守治疗疗效欠佳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可以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的处理很关键,要点有四:一是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二是及时换药并严格消毒;三是严格控制血糖,尽量降至正常;四是必要时用胰岛素纱条换药(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和用药情况每天4-8单位)或创面敷以蜂蜜,以加速愈合。

注:本文文字材料主要源自《肛肠疾病问》









































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zd/4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