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M学院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高峰论坛

11月30日星期一,19:00-21:00会议嘉宾CONFERENCEGUESTS

李疆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瑞典Karolinska大学和美国Bylor医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的工作。年至今一直从事EBV阳性鼻咽癌肿瘤微环境免疫耐受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亚群如Treg、Th17和MDSC细胞的分化、功能、临床相关性和调控机理的研究;鼻咽癌eoxosme调控肿瘤微环境T细胞功能的相关机制;肿瘤代谢与鼻咽癌免疫逃逸的调控机制;以及鼻咽癌EBV抗原特异性CTL细胞和TIL细胞免疫治疗,主持鼻咽癌TIL免疫治疗I,II期临床试验,且作为共同PI主持6项肺癌、肠癌和宫颈癌患者自体TIL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先后主持6项国自然基金并并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在FrontImmunology,CelldifferenceDeath,PlosPathogens,oncogene,Oncogenesis,JPathology,Oncoimmunology,JBC,MolCancer等PeerReview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担任肿瘤生物治疗、肿瘤外泌体研究、细胞生物协会,抗癌协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专委委员。

李斌教授

暨南大学生科院教授、博导,肿瘤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暨南大学“双百英才”杰出人才称号。从事肿瘤生物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近20年,主要进行肿瘤标志物筛选鉴定、翻译后修饰研究及靶向干预探索。近5年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0篇,总影响因子近分,包括10分以上文章8篇、一区文章20篇,如NatureCommunications、AdvancedScience、ClinicalCancerResearch、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等。申请中国专利17项,已授权9项。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联合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及省市课题等。学术兼职包括香港大学医学院荣誉助理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和广东省抗癌协会多个分会委员等,现为FrontiersinOncology杂志editor,及多个SCI期刊的审稿人。

马昌萍博士

Bio-Techne应用技术支持。动物遗传学博士,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动物遗传标记物的分子机制研究,博士后阶段从事药物分子机理研究。擅长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相关技术应用。

汪红英教授

中医院,研究员,博导。0年于香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0-8年先后在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和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及研究助理教授,9年至今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肿瘤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目前担任InflammationResearch(SCI)副主编,JournalofInflammation(England,SCI),《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等杂志的编委。研究方向聚焦微环境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组织的损伤修复、再生与肿瘤的发生等。研究揭示了蛋白酶、自由基等慢性炎症损伤因素在结肠组织修复、再生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阻断炎癌转化的发生提供新的靶点和方法。作为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国自然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等等。目前发表SCI论文40余篇,IF总分大于,总引用次数近,工作发表于CancerResearch,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Cancerletters,CellDeathandDisease,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Molecularcarcinogenesis等学术期刊。年受邀作为客座主编,为CurrentPharmaceuticalDesign组织专刊一期。参与2部专业著作的编写。

战军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年解剖科学家。长期从事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转化医学研究方向。主持国自然、北自然、科技部新药创制子课题等多项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olCell、CellReports、Theranostics(2篇)、Cancerletters(2篇)等期刊发表论文23篇。获批1项发明专利。目前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委员兼秘书、中国生理学会基质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解剖学会理事等多项社会兼职。

添加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zd/3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