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快报别把大肠肿瘤当成痔疮
“痔疮”是临床很常见的疾病,便血也是常见的肠道疾病症状之一,并且常与痔疮相关。于是,不少患者出现了便血,首先就自以为得了痔疮;而一些经验较少的医生也容易先入为主,就按照“痔疮出血”的思路开始治疗。其实,痔疮只是可以引起便血的疾病之一,临床上有便血症状的其他疾病还有很多种,如结肠癌、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缺血性肠病、过敏性紫癜、抗生素性结肠炎、食物药物过敏反应等。其中前2种疾病最容易被“痔疮出血”的结论掩盖,以至于延误了原病的诊治。
案例1男,64岁,因便后滴血,被当地医生诊断为“痔出血”,经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后来我院进一步治疗行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多发息肉,病理检验诊断为管状腺瘤,因此该患者只是做息肉切除术并定期复查,避免了向结肠癌发展的可能。
(上图为管状腺瘤)
点评:大肠多发息肉是常见病,可无症状,或有大便溏泄,每日1~3次。偶有便血少许,也常被患者忽略而未能及时发现。炎性息肉可发展成腺瘤息肉,后者日久亦可癌变。一旦发现了大肠多发息肉或单个息肉,均建议定期复查肠镜,发现一个切除一个。部分大肠多发息肉患者以所谓的“痔出血”为首发突出症状,这个经验教训时刻不能忘记。
例2男,66岁,大便带血1年,医院,医院按“痔疮”及“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后,便血症状仍间断出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经肠镜检查发现,在距肛门约17-12cm处可见不规则隆起新生物约环绕肠壁2/3,表面糜烂、质脆、易出血。病理检验诊断为腺癌。
(上图为腺癌)
点评:①近10~20年以来,国内大肠癌(直结肠癌)的发病率快速持续增高。②本病高发于41~60岁人群,次之为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而61岁以上患者居第3位。③大肠癌可生长在左半结肠或右半结肠,症状有所区别:左半结肠癌时症状出现较早,可有稀便、便血、大便次数增多、左下腹痛等;右半结肠癌症状较隐蔽,可有贫血、腹痛、便秘、腹胀、便血等症状。当患者出现消瘦和食欲不振时,多数已属晚期。④有大肠息肉或癌家族史者,应进行肠镜检查。大便潜血多次为阳性时,亦应警惕大肠癌的可能。⑤一旦肠镜下发现左半结肠癌性病灶,仍要进行全结肠镜检查。若因瘤体过大,镜身不能通过时,亦要在术中使用肠镜察看右半结肠有无瘤体。⑥以“痔出血”为大肠癌首发症状,又长时间未做肠镜一事,应成为教训。
(上图为奥林巴思结肠镜)
结束语:当大肠内有肿瘤、息肉生长时,瘤体表面随时受大便影响而易发生炎性过程,产生的炎性渗出物可随粪便下行到肛门处,亦会使“痔核”表面发生炎性侵蚀而受损。一旦有粪便通过,很容易擦破痔核而发生出血。因此,建议便血患者均应接受肠镜检查,千万不要因“痔出血”的掩盖,而忽略了大肠的其他疾病。
详询:安德光主任
宣传科赞赏
- 上一篇文章: 针灸治疗痛症大全,赶快收藏起来吧
- 下一篇文章: 恭贺聂敏李春雨主编的肛肠外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