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肿瘤的

放射性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肿瘤的并发症及防治

盆腔恶性肿瘤复发处理较为棘手,外科手术再次根治性切除率较低;区域或全身化疗因局部手术或放疗后纤维组织增生药物不易进入,有效率较低;外照射受放射性膀胱炎、肠炎、肠狭窄等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I粒子可提高肿瘤剂量同时降低正常组织受量,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本研究对12例盆腔复发肿瘤患者行粒子植入治疗,现将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年1月至年6月收治的12例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32~80岁,中位年龄48岁。直肠癌8例,卵巢癌2例,宫颈癌1例,骶尾部脊索瘤1例;术后或放化疗后至复发时间为3~50月。

2.手术方法:术前采用TPS(美国SSGI公司)行预计划,周边剂量为35~Gy,B超或CT图像引导下经直肠、阴道或会阴植入粒子,分别植入粒子9~颗,粒子活度为1.85~2.96MBq。

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后1周内行盆腔CT或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随访3~12个月,观察相关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4.观察指标:疼痛、发热、粒子移位、消化道及泌尿系统损伤等。消化道、泌尿系统损伤采用RTOG/EORTC放射毒性分级标准。

结果

患者均有穿刺部位疼痛,24h内为甚,经对症止痛后缓解;发热10例,通过物理降温、注射非甾体类及激素类药后缓解,其中1例发热原因为盆腔感染,给予对症消炎后体温正常;1例行X线平片检查示腹腔内脱落18颗粒子,2例3月后出现腹痛、腹泻2级直肠反应,止泻后好转;1例5月后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2级反应,经导尿及消炎1月后好转。1例9月后出现阴道直肠瘘,给予结肠腹壁造口,4月后症状控制。1例1年后复发,给予第二次粒子植入,3月后复查肿物缩小。

讨论

术后出现疼痛,考虑为手术创伤所致,应提前给予止痛治疗预防术日不适。发热考虑肿瘤组织坏死引起吸收热及机体抵抗力较低,术后抗感染、提高免疫力治疗较为重要。

术后18颗粒子脱落腹腔的患者,经随访未出现消化道副反应。Beaulieu等研究显示粒子迁移更易影响靶区周边剂量,但对肿瘤控制和正常组织的副反应影响不大,其前提是良好的治疗计划、植人技术及严格的质量保证。粒子移位及脱失仍难以克服,有用生物胶固定或缝线缝扎,但效果不理想,有必要研究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控制粒子移位。避免直肠及泌尿系损伤的最好方法是尽量减少其受照剂量,优化术前计划及术中操作要精细。

阴道直肠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处理方式为“严格控制感染,早期充分引流,加强瘘口处理以及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1例复发考虑为剂量学上的冷点,因此在努力克服解剖结构影响的同时,尽量使粒子在距离和空间分布均匀,提高放射生物效应。









































中医治疗白癜风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zljcl/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