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遗传风险评估男
1详细介绍
恶性肿瘤——从何而来?因何而来?
恶性肿瘤俗称癌症,从分子角度来看,恶性肿瘤是一种基因病。引发恶性肿瘤的因素有很多种,遗传、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均可以单因素或多因素协同而致病,恶性肿瘤的致病危险因素导致组织中的部分细胞因DNA的损伤,自身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平衡被打破,细胞的分裂失去控制,发生了“永生化”,也即是癌变。癌变的细胞或细胞群打破了细胞生长和凋亡的自然规律,能够无限的自我复制,不仅在局部形成包块,同时会向周围组织侵袭,甚至随血流和淋巴进行全身转移。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逐步演变的过程,肿瘤细胞通过一系列进行性的改变而逐渐变成恶性。在这一演化过程中,常积累一系列的基因突变,同时伴随着DNA修复功能的降低,进而造成细胞生长分裂相关的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细胞凋亡基因及维持细胞稳定性的基因的异常。这些基因的变化,可从遗传得来,也可由环境诱发得来。在恶性肿瘤的演化过程中,是身体的“抵抗力量”与恶性肿瘤的“破坏力量”的长期对峙,任何增加或减少两方力量的因素,都能延长或缩短人处于健康状态的时间,因此,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危险感染因素,能大大降低患恶性肿瘤的几率。在恶性肿瘤的演化过程中,是身体的“抵抗力量”与恶性肿瘤的“破坏力量”的长期对峙,任何增加或减少两方力量的因素,都能延长或缩短人处于健康状态的时间,因此,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远离危险感染因素,能大大降低患恶性肿瘤的几率。
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
据年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死亡率排名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为:肺癌(30.61/10万)、肝癌(26.06/10万)、胃癌(24.52/10万)、食管癌(15.04/10万)、结直肠癌(7.35/10万)、白血病(3.82/10万)、脑瘤(3.11/10万)、女性乳腺癌(2.88/10万)、胰腺癌(2.59/10万)和骨癌(1.69/10万)。
-年我国男性死亡率排名前十位恶性肿瘤为(死亡率)为:肺癌(41.14/10万)、肝癌(37.36/10万)、胃癌(32.29/10万)、食管癌(20.46/10万)、结直肠癌(8.32/10万)、白血病(4.24/10万)、脑瘤(3.50/10万)、胰腺癌(2.91/10万)、膀胱癌(2.12/10万)和鼻咽癌(2.04/10万)。
-年我国女性死亡率排名前十位恶性肿瘤为(死亡率)为:肺癌(19.63/10万)、胃癌(16.43/10万)、肝癌(14.30/10万)、食管癌(9.38/10万)、结直肠癌(6.34/10万)、女性乳腺癌(5.86/10万)、子宫癌(4.32/10万)、白血病(3.39/10万)、脑瘤(2.72/10万)和宫颈癌(2.84/10万)。
恶性肿瘤具有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
恶性肿瘤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密切相关,分为遗传性恶性肿瘤和散发性恶性肿瘤两大类。一些恶性肿瘤的家族聚集和遗传倾向尤为明显,在患病者直系子女及后代中患病率非常高,表现为高度的家族遗传。研究表明10的胃癌表现为家族聚集性,胃癌患者的亲属,发现其胃癌发病率较无胃癌家族史者的发病率高4倍。遗传性乳腺癌占乳腺癌的15,遗传基因的变异可提示发病风险。5-10的卵巢上皮性癌有家族史或遗传史。
散发性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大部分,其虽无明显的遗传倾向,但存在着特殊的遗传易感倾向。研究人员发现,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也检测到BRCA1基因的突变。这使得人们重新认识遗传因素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比之遗传性恶性肿瘤,散发性恶性肿瘤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多一些,并且常伴之以机体自身遗传因素的改变,如基因突变等,最后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如果散发性恶性肿瘤患者将基因突变遗传给下一代,则其子女患病的风险要高于正常人群。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恶性肿瘤要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人群要进行定期的体检筛查,以明确自身存在的遗传风险,掌握科学的防癌常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原理致病源。尤其是对于早期无明显症状、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的恶性肿瘤,更要做到定期筛查。据统计,至少50的胰腺癌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的,有30的肾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经发生了远端转移。早期进行治疗会显著提高恶性肿瘤的生存率,食管癌的早期治愈率在80以上,5年生存率高达92,胃癌的早期治愈率也高达95,但是中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小于。
2Example-结直肠癌
科学研究结果显示,人体的免疫系统逾50是位于结肠。结肠一旦无法正常运作,体内的毒素就会经由其它管道(例如肾脏、皮肤及呼吸)而被排出体外,造成体臭、口臭、皮肤暗晦、皮肤过敏、发疹及色素斑等等问题。有些人以为肚腩赘肉是由于发胖所致,其实,那是结肠内的毒素大量积结,因而造成腹部赘肉显视及体重增加。体内毒素过量累积也会加重肾脏和肝脏的负担,进而损及其它重要器官。长期体内不间断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致癌物在体内累积,引发各种癌症。“死亡结局始于结肠”-Dr.BernardJensen的这句名言,正好说明了结肠清洁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结直肠癌的致病基因
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可分为三类:癌基因,抑癌基因和错配修复基因。癌基因是由正常细胞调控基因,即原癌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大多数原癌基因的功能为调节细胞增殖,突变可导致其功能增强。癌基因以显性的方式发挥作用,只需一条等位基因突变则足以取代正常功能。抑癌基因指正常的维持细胞自身稳定的一类基因,产物抑制细胞增殖、促其分化。若发生突变或缺失则失去功能,细胞易发生恶变。这类基因以隐性的方式发生作用,即必须两条等位基因突变才可完全丧失正常功能。错配修复是细胞纠正DNA复制错误的重要手段,常出现在增生过程中以维持基因的精确性。DNA错配修复基因失活使细胞不能对突变进行识别和修复,而激活癌基因或下调抑癌基因,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抵抗和肿瘤形成。
结直肠癌致病危险因素、及早预防
(1)遗传因素:在直肠癌患者家族中,约有1/4有癌肿的家族史,其中半数亦为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患癌病人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会发展成为癌,细包遗传基因突变,变为具有肿瘤遗传特性的恶性细胞,表现为癌肿的家族性。
(2)息肉:直肠癌的发病与息肉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直肠息肉是癌症的前期病变,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息肉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极大;乳头状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机会也较多。
(3)慢性炎症刺激:慢性的炎症刺激,可导致直肠癌的发生。如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菌痢等,可通过肉芽肿,炎性和假性息肉阶段而发生癌变。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容易演变,且癌变的恶性程度高,易于转移,预后较差;有关资料统计,肠癌的病人中,患结肠炎的发病率比未患结肠炎的高8~10倍。
(4)饮食因素: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胆醇和胆盐一经厌氧菌分解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部都有增加,后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可导致直肠癌的发生。
3三、Example-结直肠癌的遗传解读
综合国内外权威文献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我们挑选了与结直肠癌形成关系最为紧密的几个基因进行检测——
A基因,编码一种错误配对修复蛋白,它是一种核酸水解酶,其作用是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水解错配的碱基从而使DNA能精确地复制,保证人类遗传信息的保守性和稳定性。如果该基因发生突变,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量就会下降、不表达或出现截短蛋白,使DNA复制的错误增加,导致大肠癌及其他肠外肿瘤的发生
A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核酸水解酶,其作用是在DNA的复制过程中水解错配的碱基从而使DNA能精确地复制,A基因失活细胞不能对突变进行识别和修复,而激活癌基因或下调抑癌基因,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抵抗和肿瘤形成。
A基因,是调整细胞生长的极其重要的信号通路的一部分,扮演着控制者的角色,是操纵细胞生长的制动器。A基因为正常基因型时,对细胞的增殖有较好的控制,当在结直肠息肉中发现A基因缺陷时,已经是癌变的信号。
怎样治好白癜风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上一篇文章: 资讯千万注意常吃三白食品更易得
- 下一篇文章: FIGO妇癌报告选登妇科肿瘤的姑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