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早筛篇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
《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
Q1
癌症可防可筛可治?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Q2
癌症会不会传染?
癌症本身不会直接传染,但有些导致癌症的微生物则有传染性,经常与其接触的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
传染性致病原在肿瘤的形成中占据重要作用,全球有16.1%的肿瘤与致病性病原体有关,在发达国家传染性病原体导致的癌症死亡占6%,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22%。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了11种/类对人类可以致癌的传染性病原体,包括一种细菌,七种病毒和三个大寄生虫。每一个传染源至少引起一种癌症甚至几种癌症。
一种细菌
幽门螺杆菌(HP)
七种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EBV),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人T细胞嗜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和艾滋病病毒(HIV)
三个大寄生虫
埃及血吸虫,麝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
Q3
运动能防癌?
经常运动的人免疫机能较好,这是抗癌的第一道防线。但需要提醒,这里指的是长期的,有恒的有氧运动,而不是剧烈的运动。
运动能增加免疫细胞,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可随运动量的增大而上升,从而使癌细胞在形成之初就被消灭。相反,久坐不动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免疫细胞,容易患癌。
运动会刺激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加快骨髓生成白细胞的速度,增加吞噬细胞的能力。当人体内出现少量的癌细胞,很快就会被众多的白细胞围攻歼灭。
运动可改善人的情绪,运动时大脑会产生能引起人体身心愉快的物质,可以消除忧愁和烦恼,抑制不良情绪的侵蚀;运动还能锻炼人的意志,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和毅力,这对战胜许多疾病至关重要。
Q4
癌症具有遗传易感性,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
癌症与遗传有关,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得癌,易感人群和高癌家族成员也不是对任何癌症都易感。但是得癌症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大一些。这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一方面某些恶性肿瘤具有遗传易感性,家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罹患恶性肿瘤,家庭其他成员在这方面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家族的人,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往往具有非常多的共同点,某些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的家族聚集性。
在所有癌症中,存在明显遗传倾向的仅占5%-10%。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直系亲属中2-3人患同一种癌症,可高度怀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倾向,但必须通过基因检测予以排查。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做好早期肿瘤筛查,早预防、早干预,就能延缓或预防癌症。
癌症风险取决于致癌基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减少对化学致癌物的接触,降低易感基因发生癌变的风险。
Q5
重视“癌从口入”,
- 上一篇文章: 癌细胞最怕什么这5种抗癌食物没几个人知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