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换着吃nbsp减少副作用n
生命时报
过敏会引起多种不适症状,但抗过敏药可能带来的嗜睡等副作用也让很多人困扰。正确选择和使用,能减少这类药的副作用。
抗过敏药可分为抗组胺药、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钙剂、免疫抑制剂等。其中,抗组胺药最常用,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了解各类药物的特点,有利于安全用药。
扑尔敏,服后别开车,老人慎用。一代抗组胺药有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异丙嗪等,镇静与中枢神经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服用后会出现嗜睡、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用药后应避免驾车、精密仪器操作、高空作业等。此类药物还有抗胆碱作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及老年患者应慎用。
二代抗组胺药,注意心脏毒性。二代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斯咪唑、特非那定等,此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大为降低。但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咪唑、特非那定有少见的严重心脏毒性,可引起心律失常,特别是与酮康唑及红霉素等合用时,上述不良反应会加重,应当重视。
三代抗组胺药物有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轻,抗过敏作用更强,但服用时也应注意观察症状,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不可随便间断。这类药又称肥大细胞稳定剂,主要有酮替芬、色甘酸钠、色羟丙钠等,常用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疗。此类药物毒性小但起效慢,一般在连续服药~2周后起效,故需耐心、规律服药,不可随意间断。
选择抗过敏药时还应注意,白天宜选用无镇静作用的,晚上睡前可用有镇静作用的。因为病情需要联合用药时,在症状控制后,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应遵医嘱逐渐停药。
此外,连续服用同一种抗过敏药不宜超过一个月,否则可能导致药效下降,产生耐药性,同时,药物的毒副作用也会不断累积。需要长期用抗过敏药者不能太专一,建议每个月咨询医生后换一种药。
需要提醒的是,服抗过敏药后,症状未改善或加重时,不要轻易加大用量。这类药本身有一定致敏性,应咨询医生后调整用药方案
吃咳嗽药先搞清楚4件事咳嗽是身体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可有效促进痰液排出,但过度剧烈咳嗽会影响工作与休息。目前很多止咳药物都是复方制剂,要想选对,至少应弄清以下4个问题。
有没有痰?
治疗无痰干咳的药主要分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可待因、右美沙芬等中枢性镇咳药用于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需要提醒的是,它们在止咳同时会阻碍痰液咳出,可能加重感染、阻塞气道,因此不适用于有痰咳嗽。另外,可待因长期、大量服用时有成瘾性,年5月起,国家将其纳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外周性止咳药有苯佐那酯、苯丙哌林等,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发挥作用,用于轻度刺激性干咳和阵发性咳嗽。
咳嗽痰多时需要用含祛痰成分的止咳药,主要分恶心与刺激性祛痰药、黏液溶解剂及黏液调节剂三类。第一类的代表药为氯化铵、愈创甘油醚,通过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使痰液易于咳出,适用于痰少且黏滞,不易咳出的情况,但用量不宜过大;乙酰半胱氨酸属于第二类,适用于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情况;第三类包括氨溴索等,能使痰液变稀薄,易于咳出。
喘不喘?
含平喘成分(如麻黄碱)的止咳药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用于伴有轻度气喘的咳嗽。但麻黄碱可引起焦虑、头痛、心悸、血压升高等,不宜长期服,也不建议晚上用,以免失眠。
是否过敏?
因接触花粉等过敏原引起的咳嗽,需要服含扑尔敏、氯雷他定的止咳药。扑尔敏服后易引起口干、嗜睡等锥体外系反应,白天需开车、从事高空作业及精密仪器操作者应慎用。
轻微还是剧烈?
含有川贝、桔梗、甘草等中药成分的止咳药,多适用于慢性或轻微咳嗽,不适合急性或剧烈咳嗽。虽然传统认为中药较为温和,但由于不良反应未知,长期服应慎重。
需要提醒的是,一咳嗽就急着用药是不明智的,应先根据症状找到病因。
乳房有肿块=乳腺癌?洗澡时摸到乳房有肿块,医院看看吗?怎样自检乳房是否有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飙升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女性的乳房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而乳房自检对及时发现乳房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乳房自检,可在经期结束7天后,对照镜子,并拢手指轻轻触按乳房,检查乳房的大小、尺寸、形状、乳头有无发生变化,可以排查部分乳腺疾病。女性初潮后应该保持每月一次乳房自检,发现乳房肿块或出现乳房持续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到乳腺专科就诊。
如果自检时摸到乳房有肿块,也不必慌张。女性乳房构成复杂,摸到的硬块并不等于肿块,也可能是正常的韧带、腺体、脂肪团。
女性可以对照以下几种乳房疾病的特征进行辨别,但分辨不清时最好及时到乳腺科请专业医生鉴别。
.月经前乳房胀痛,摸到小硬块,经后消失,属正常现象。
每次经前~2周出现乳房胀痛,并且随经期结束而消失,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胀痛比较严重,还伴有头疼、乏力、紧张、失眠、便秘等症状,可能是经前综合征,可以咨询妇科医生如何缓解。
2.经期前,乳房胀痛并摸到边界不清的肿块,可能为乳腺小叶增生。
乳腺小叶增生引起的肿块多为颗粒状结节,小如芝麻,大会结块,但没有明显的边界,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也无粘连,且乳腺B超无肿块或低回声结节等特殊表现。
一般来说,乳腺小叶增生无需特别的治疗方法,尽量保持良好心态,调整饮食。生育后坚持母乳喂养,可能有助于缓解乳腺小叶增生。
3.年轻女性乳房摸到表面光滑活动肿块,或是乳房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多发生在8~25岁之间的青年女性,多为单发性。
乳房纤维腺瘤引起的肿块多数呈圆形、椭圆形,生长缓慢,肿块的界限分明,且容易被推动,肿块与皮肤之间无粘连。
4.乳房表面摸到可活动的肿块,边界清楚,几乎没痛感,可能是乳房脂肪瘤。
乳房脂肪瘤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多见于较肥胖的中年女性。
5.周期性乳房胀痛,摸到多发性、结节样的肿块,有时乳头会溢液,可能是乳房囊性增生病。
单纯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恶变,但若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恶变的可能较大,属于癌前期病变,应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
6.肿块可推动,挤压有血性溢液,可能是乳管内乳头状瘤。
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肿块多在乳头附近,樱桃般大小,质地软,可被推动,轻轻挤压肿块可见乳头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性液体流出。
乳管内乳头状瘤属良性,但6%~8%的病例可发生恶变。
7.不痛的肿块,乳房皮肤出现小凹陷,小心是乳腺癌。
“橘皮样”改变,即乳房皮肤出现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是乳腺癌的典型症状。乳腺癌引起的肿块没有明显痛感,表面坚硬,疙疙瘩瘩,边界不清,而且生长速度很快。
最后强调的是,以上仅是帮助初步判断乳房疾病的方法,若辨别不清时请及时就医,咨询乳腺科医生
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上一篇文章: 醋蛋归元液调理的几个病例
- 下一篇文章: 享病例第28期腹膜后肿物一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