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医院杜明国主任医师讲解大肠癌的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学与发病学的预防,首先要加强预防大肠癌的宣传教育,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吸烟;避免进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食物;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及烟熏、油炸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运动。改进不良饮食习惯和方式。
二级预防:即提倡“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癌前病变进行监控,对有大肠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慢性肠炎、血吸虫病等久治不愈者。应定期检查,一旦确诊尽早采取综合治疗。
三级预防:指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大肠癌的具体预防:
一、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盲肠癌、升结肠癌、结肠肝曲癌、横结肠癌、结肠脾曲癌、降结肠癌、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
大肠癌的预防在现阶段仅为理论上的探讨。但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进食鱼、肉、蛋、奶增加。)及社会进步(工业污染及所有的农作物过多使用化肥农药)。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根据大肠癌的病理生理,我们意识到了,要预防大肠癌首先要消除已知的可能发生癌的原因。
1.理论和实践都支持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人们普遍认识到如不含化肥和农药最好)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多喝汤、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大肠接触时间。
一个健康的人,我们吃的食物多在6小时内到达结肠。食物在结肠形成粪便多在24-48小时排出。而这段时间,粪便在乙状结肠、直肠滞留时间最长。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远高于其它部位大肠癌的现实支持前述推理。
2.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大肠癌发病率。饮食中脂肪、精制碳水化合物等过多,缺纤维素,不利于排便,因为高脂肪、高动物类蛋白饮食一方面刺激胆汁分泌,肠道内胆汁量增加,胆汁中主要含有胆酸和胆固醇,故粪便中胆酸和胆固醇含量增多。
高脂肪、高动物类蛋白类饮食还可导致大肠腔内内容物中梭形芽孢杆菌生长活跃,该种细菌含有丰富的脱羟基化酶,它作用于胆酸和胆固醇,形成可致癌的非饱和多环烃类物质。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也支持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远高于其它部位大肠癌的原因所在。
3.根据前述理论,必须纠正便秘。而大多数便秘,都是在我们自己的不经意、不介意的前提下养成的。重复前面的意见,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多喝汤、多喝水。多运动。少吃脂肪和动物蛋白。尤其是那些顽固性便秘。尽可能的找到便秘的原因。钡餐结肠滞留拍片是诊断顽固性便秘的一种简单、可行而又现实的手段。
4.咸鱼、咸肉、火腿、香肠等等熏腌制品含亚硝胺。油煎、烘烤的食物,蛋白高温后可产生甲基芳香胺。均有致癌可能,要少吃。不吸烟。
5.大肠癌发生的大部分原因是大肠良性腺瘤恶变。因此早期发现并去除大肠良性腺瘤、各种息肉、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好的心情,愉悦的工作、生活环境,适当的运动。
另:大肠息肉分为类为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家族性息肉病、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癌变几率更高。多次的大便常规、潜血试验多可发现上述疾病。结肠镜检查是必须的。
三、大肠癌早期病变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能此时手术,病人多能长期存活)。因此,我们强调,只要大便出现了习惯、性状、质量改变都应做结肠镜检查。比如没有原因可解释的大便次数增多、稀便、血性便等。至少也要多做几次大便常规和大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是必须的。
----------------医院---------------
-
- 上一篇文章: 烟台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晚
- 下一篇文章: 小心广州地方癌种竟然是它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