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丨原来胆囊息肉还可以这样切
《周易》有云:羝羊触藩,羸其角,不能退,不能遂。用这个典故形容唐女士进退两难的心情再恰当不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唐女士3年前体检时做B超发现了胆囊息肉。但胆囊息肉是个啥呢?本着有事找“度娘”的原则,她上网一查,发现胆囊息肉居然是一种病,而且还可能演变成胆囊癌。这不就成了身体里的一颗炸弹了吗?于是她四处就诊,但得到的答案都是这病吃药治不了,要治疗只能做胆囊切除术。
把胆囊切了那不就没有胆了吗?有没有并发症呢?唐女士赶紧百度,发现切了胆囊除了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还会增加胆总管结石及结肠癌发生的几率。唐女士纠结万分,不切胆囊怕息肉癌变,切了胆囊害怕出现并发症,感觉像是前进一步是刀山,后退一步是火海,进退两难了。最后,因为当时的胆囊息肉比较小(3mm*5mm),她听从了医生的建议选择定期复查。
唐女士平常工作忙,虽然惦记着复查的事儿,但总是抽不出空来。上个月终于医院复查B超,结果出来把她着实吓了一跳,胆囊息肉明显长大了,由原来的3mm*5mm,长成了10mm*5mm,比原来整整大了一倍。“度娘”告诉她胆囊息肉持续增大,直径大于10mm都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这下唐女士再也淡定不了了,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这可怎么办?正当她焦虑万分的时候,医院消化内科可以治这个病,而且只摘息肉,不切胆囊。于是当日就来办理住院。入院后医生对唐女士病情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完善相关检查,针对唐女士目前的病情,医生耐心解答了唐女士心头的疑虑,并向她介绍目前我院消化内科开展的内镜下经胃NOTES保胆切息肉新技术,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的优点。
住院第二天,江堤主任即为她安排了内镜治疗,不仅顺利切除了胆囊息肉、成功保住了胆囊,体表还没有手术疤痕,解决了唐女士的心病,经过几日的观察,治疗非常成功,目前唐女士已康复出院了。
内镜下经胃NOTES保胆切息肉是
消化内镜治疗领域的新技术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疾病和这项新技术
1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通常指的是胆囊腔内突起的病变,包括肿瘤性息肉(如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等)及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等)。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该病主要通过B超发现,但B超不能区分是肿瘤还是非肿瘤性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病变。
一般将以下情况视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直径>1cm;患者年龄>50岁;单发息肉;息肉逐渐增大;合并胆囊结石等。
2
胆囊息肉怎么治?
如果没有症状且无恶性病变危险因素者,建议定期B超随访;如果有明显症状者或虽无症状,但存在恶性病变危险因素者,则需要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但不少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胃食管反流、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术后尚增加了胆总管结石及结肠癌的发生几率。因此保胆切息肉的呼声越来越高。
内镜下经胃NOTEs保胆切息肉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治疗技术,可在切除胆囊息肉的同时保留了胆囊,并不影响胆囊发挥原有的功能。该内镜治疗方式较传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的优点。
3
保胆切息肉怎么做?
完善术前检查
↓
手术室全麻下进行
↓
胃镜从胃壁上打洞钻入腹腔
↓
找到胆囊,打洞进入胆囊
↓
切除胆囊息肉,处理创面
↓
退出胃镜,依次缝合胆囊及胃壁上的创口。
下面我们来看看图片
1.彩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
2.胃镜从胃壁打洞进入腹腔
3.找到胆囊,打洞进入胆囊
4.切除胆囊息肉,处理创面
5.封闭“洞口”
原来胆囊息肉还可以这样切!
这可是目前医院掌握的新技术哦
我院消化内科是华南地区率先开展该内镜治疗的科室
为东莞患者带来福音。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胆囊息肉会不会癌变?要不要切胆?
胆囊息肉能自愈吗胆囊息肉吃什么药最好
慧酱赞赏
- 上一篇文章: 经常后背疼痛是什么原因呢看完吓一跳
- 下一篇文章: 贝基清净果最新48个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