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我国肿瘤内科治疗学奠基人中国工程院
下面是孙燕院士的五篇癌症治疗和预防的报道,非常有参考价值。
孙燕(我国著名临床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年起在中医院工作,医院名誉院长。-年间曾以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从事研究,回国后曾于-年间任内科主任。现任国家药品(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兼任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和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
50多年来一直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是我国肿瘤内科治疗学奠基人之一,参加及主持了几百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和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开发国内外抗肿瘤新药物,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扶正中药的促免疫作用以及在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和睾丸肿瘤的综合治疗等方面成果卓著。
下面是五篇媒体报道。
1为什么肿瘤越来越多?
老年人增多、诊断率提高导致
“我常常开玩笑说,我80岁了,还有机会得肿瘤。”我国内科肿瘤的开拓者孙燕院士很爽朗地说,现在肿瘤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并不是由于肿瘤的发病率提高了,而是因为几大原因,其中一条是因为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而绝大多数肿瘤都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罹患。
另一个原因是卫生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他疾病被控制住了,就必须会重视肿瘤和慢性疾病。“建国前十年间,新中国面临的是营养不良、新生儿死亡这类最棘手问题,肿瘤排在年北京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11位,在年时,肿瘤排名第4位,不是由于肿瘤发病率高了,而是其他问题解决了,比如解放前的新生儿死亡率高达20%,现今的新生儿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以下,排除了接生时的失误。”
第三个原因是,肿瘤的诊断率提高了,以前不知道是什么疾病,现在弄清楚了。“当然,我们也不讳言,肿瘤的发病率提高了一倍,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比以前多了。”孙燕说。
肿瘤形成诱因?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肿瘤的形成中,大家最关心的是导致肿瘤发生的外因,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内因也很重要。目前已经证实的有遗传、营养和内分泌失调、细胞免疫缺损和长期过度应激反应如精神紧张和其他不良刺激等导致各种正常调控机制失调,再加上长期外因的作用。细胞发生一定变化,初期表现为难以治愈的炎性反应、增生或过度增生。一般在这些“癌前病变”时期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但如果已经出现“恶变”虽可有一定阶段性,一般是不可逆的。
远离辐射、生物性感染等致癌因素。
“我们总结了防癌有四原则,第一条就是远离致癌因素。”孙燕说,致癌因素有许多种,原子弹爆炸、切尔诺贝利、福岛的核辐射,会造成癌症高发,很低剂量的辐射也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有的人淋巴系统敏感,会因辐射引发淋巴瘤,妇女甲状腺对放射线特别敏感,即便是低剂量的辐射,也容易引起甲状腺癌。食物当中的亚硝胺和一些化学添加剂是致癌物,抽烟可以致癌,爱吃洋快餐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肥胖,肥胖者容易导致癌症,这些都是常识。“
另外,许多生物性感染会间接导致癌症。”孙燕教授强调说,“乙肝、丙肝和戊肝都可以引起癌症。乙肝患者中还有抗原、肝炎还在体内没有被完全消灭的病人,应该得到及时救治,否则容易转化为肝硬化、肝癌。”“许多艾滋病人,最后并不是由于衰竭而死,而是因为死于并发的癌症。”除了肝炎感染外,艾滋病病毒也能间接诱导出肿瘤。“中国人感染较多的EB病毒,可以引起鼻咽癌。”孙燕说,还有好多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癌症,比如说孙中山是由于爱吃鱼生,被肝吸虫这种寄生虫引起长期慢性炎症,诱发胆管性肝癌。
“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等导致环境中的致癌因素增多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促癌物。”孙燕说,吸烟和大气污染协同作用,造成的肺癌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8倍,经常烹调、爱抽烟的人的肺癌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2倍。“两个附加因素在一起,会互相促进,有协同作用。”而促癌物中,最大的促癌因素是免疫功能下降。“器官移植的人群里得癌症比正常人高23倍,过度疲劳和过度精神刺激,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
防癌的第二条原则是提倡每年进行健康查体。孙燕教授打了个比方说,体检不能敷衍,根据所处的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级别的查体。“年轻人注重心肺功能,老年人可以做一个薄层修复CT和腹部B超,做胃镜前要做胃肠造影等等。体检不是没病找病,查体后可以采取预防措施,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二级预防可以查出许多早期癌,而早期癌是可以治愈的。另外,查体后,可以发现许多与癌症相关的疾病,我们叫癌前病变。”
防癌的第三条原则就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孙燕解释说,癌前病变的定义各国不完全一样,我国定义有-种。“胃炎不算癌前病变,但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乳腺增生不算,但是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腺瘤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女子宫颈糜烂是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堵住癌前病变的口,治未病,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并且能发现早期癌。”
防癌的第四条原则是——保持身心健康。“精神要愉悦,适当地进行锻炼。如果能保证做到这几条,除非个别癌如胰腺癌,一般人都能健康。”
2防癌真没什么秘方
我是个有肿瘤家族史的人,也早就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如今已经是“80后”了,按说是肿瘤高发人群。不过至今肿瘤还没有入侵成功,而且,我可以自信地说,哪怕出现了问题,那也肯定是早期,通过积极治疗,也是能够控制的。敢这么自信,就是因为对于防癌知识,我不仅仅是知道,而且能够身体力行。
我在抗癌一线奋战了五十多年,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常见肿瘤的治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至少在我们医务同行中已经没有像建院之初那样认为某些肿瘤是“不治之症”了,它变得没那么可怕,人们还给它起了昵称——肿瘤君。
战胜肿瘤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别找上门来,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最首要的就是不招惹“致癌分子”,你常接触致癌因素,肿瘤君自然会来敲你的门。
不良饮食习惯,烟酒、肥胖、心理压力等等都是致癌因素。远离它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癌症患者都是听了我的劝说才把烟戒了,要是能早点行动起来,医院来了。我平时烟酒不沾,因为没有必要人为地给自己“诱发”肿瘤。也已经有十几年没发过脾气了,每天乐呵呵的多好,人生不可能全部都是顺心如意的,应自己调节和排解不好的情绪。
肿瘤君爱挑食的人,很多人喜欢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也正合了它的胃口。我们应当保持我们民族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米面杂粮、水果蔬菜。但近30年来,我们的饮食习惯改变很快,热量和脂肪摄入增加,在很多城市特别是儿童和青年有“全盘西化”的趋向,以致肥胖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我们也十分担忧,肥胖将造成很多慢性病和癌症增多,特别是大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乳腺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生物致癌因素,例如全球都承认HIV可以导致Kaposi肉瘤和淋巴瘤;慢性HBV和HCV感染很容易转成肝癌;HPV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HP杆菌能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饮食不当引起食管上皮重度增生都是发生胃癌和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家族性结肠多发性息肉病容易发展成结肠癌等等,对于这些“致癌分子”都要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肿瘤君淘气的很,喜欢趁虚而入,需要长期“监视”。虽然我长期从事临床肿瘤学方面研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体内什么时候会发生癌变,所以每年我都要进行全身查体。我常说车都需要年检,何况是人?事实上,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防癌筛查。防癌筛查不仅可以较早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可以使多数病人获得治愈。体检一定要坚持年年做,不要觉得偶然一次查体正常就间隔3到5年才再做。肿瘤是很复杂的,而且受多种诱发因素影响,别说三五年,就是一年中也可能突然发生异常。
就算之前的防癌查癌都没做好,让肿瘤君“生根”了,也没有必要灰心丧气。这么多年的从医经历,我发现癌症患者常常后悔平时不重视健康,没有早发现;其次就是害怕治疗的风险和严重的后果,情绪低落。但后悔已经没有用了,你闹情绪,不好好配合治疗,肿瘤君并不买你的帐,只是拆我们帮你战胜肿瘤的医护人员的台,最终真正受害的是你自己。
我在中医院工作了五十多年,本院职工大概有60多人患过乳腺癌,但得癌的绝大部分都得到了治愈(5年生存),仅有3人因有特殊因素死亡,不能全怪癌症。
医院工作人员如果患癌治愈率高于一般人,并没有什么“秘方”或“特殊待遇”,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发现得早,认真治疗,只不过,自己执行得更认真一点、到位一点、乐观一点。
治癌症无非就三大法宝: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将体检、治疗、心态,每一方面细节都尽量做好,那么战胜癌症的希望将大大提高。美国全部癌症治愈率超过70%就是很好的范例。
3为何很多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
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病人的“讳疾”心理。有病不愿意去信去看。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癌症的早期症状与很多普通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第三个重要因素是,忽视平时对肿瘤的预防。这点最重要!
战胜肿瘤君,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别找上门来,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要重在预防!
远离肿瘤,做好这10点
1、能不气就不气。生气、郁闷就会导致情志失调,在中医看来,情志失调很容易引起肝胆失和、肝郁等问题,如果肝胆失和,疏泄不利,那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积攒得多了,甚至有可能引来癌症。
2、不用营养品防癌。“我坚决反对用营养品防癌。”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表示,“不光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品宣称有这样那样的防癌作用,但这些都可能只是在细胞培养时或动物身上有一定作用。据我所知,至今还没有一个营养品、保健品真正地通过循证医学的对照研究证明,在人身上确实能够防癌。”只有合理膳食才能有效地预防癌症发生,此外就是多吃蔬菜和水果,但不包括泡菜、腌菜。
3、坚持回家吃饭。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事的陋习导致了很多人长期饮食无规律,越是社会上所谓的成功人士,越是难得回家好好地吃一顿饭。饮食不规律,饭局上的烟、酒以及不知不觉过度饮食,使我们的肠胃始终处在受损状态,再加上体重超标,长期下去就可能诱发癌变。远离癌症,从回家吃晚饭做起。
4、不吃油炸食品。防癌一定要避免吃过多的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油炸作为一种极不健康的烹调方式,受到了多位肿瘤专家的抨击。因为长期吃油炸食品会诱发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说起油炸食品,孙燕回想起了他年轻时在美国工作时一位教授的做法。这位美国的教授极其反对吃油炸食品,自己是一口都不吃,看见别人吃也会马上去阻止。这也让他养成了不吃油炸食品的习惯。
5、远离剩饭剩菜。中国的部分老人有个习惯,常常是家里的剩菜剩饭全给包了,过去条件不好时是这样,现在生活好了,一些家庭还是这样。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不良习惯可能诱发胃癌。隔夜菜和霉变腐烂的食物里亚硝酸盐含量较高,长期食用,亚硝酸盐就会在身体里日积月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诱发消化道癌症。
6、能瘦就别胖。越瘦的人得上癌症的机会越小,这是全球21位科学家基于对患癌人群和健康人群历经5年研究后提出的十大防癌建议中的第一条内容。饿着要比撑着强、瘦的要比胖的好。因为肥胖可能为多种癌症埋下隐患,特别是平时摄入较多动物脂肪、红肉以及喜欢吃煎炸食物的人更要适当控制自己的胃口来减少患癌风险,比如肠癌、胰腺癌、肾癌、乳腺癌等都与肥胖有关。
7、每年两次体检。早期发现肿瘤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一年体检一次,但与大家不同的是,孙院士却额外给自己增加了一次体检—每年全身查体两次。“我这样做,原因是有的肿瘤隐蔽性比较高,偶然一次体检未必能发现。比如,早期肺癌可能只有一半患者是通过胸片、X线、痰液能被发现的,增加体检次数可提高早期发现肿瘤的机会。”
8、坚决不吸烟。吸烟与肺癌有关,同样也是鼻咽癌发病的主要因素,目前的研究显示,长期吸烟的人更容易患鼻咽癌,因为烟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当烟雾被吸入时,这些致癌物就可能附着在鼻咽部,经长期慢性刺激会诱发癌变。
9、远离不良习惯。不少肿瘤,可以说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吸烟人增多则会导致很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乱、感染HPV(人乳头状病毒)则使得宫颈癌发病上升——然而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另外,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等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癌前病变”,如不及时处理,在这些病变的基础上非常容易发展为癌症。因此,如果已查出上述癌前病变,一定要早治疗。
10、学会没心没肺。在丰富的诊治经验后,孙燕院士发现,癌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一个诱因——压力大、长期抑郁、过分忧虑、勾心斗角。一个研究发现,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每个人背负的压力都不小,建议大家不折腾、不钻牛角尖,凡事都想开点,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因为精神愉快、身心健康确实能给你一个好的身体。
世卫组织曾提出肿瘤十大早期征兆
1、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皮肤、唇舌或其他部位有可触及的硬结或不消的肿块;
2、疣或黑痣有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发、溃烂或出血等改变;
3、持续性消化不良;
4、吞咽粗硬物有哽噎感,胸骨后不适,灼痛或食道有异物感;
5、耳鸣、重听、鼻塞、头痛、咽部分泌物带血,颈部肿块;
6、持续性声哑,干咳或痰中带血;
7、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无痛性血尿、外耳道出血;
8、月经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
9、久治不愈溃疡;
10、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或低热。总的来说,在不明原因的不适持续较长时间后,医院进行检查。
特别提醒,出现以上症状不一定是恶性肿瘤,但应及早就医。
4- 上一篇文章: 手掌的秘密中医独门手诊图谱大全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