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原发部位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化疗疗效差异
本文原载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年第10期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2]。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公认的治疗模式。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患者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化疗疗效的差异较大,寻找与化疗疗效有关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或分子标志物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有研究已证实,左、右半结肠癌在胚胎来源、解剖结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可以说是不同的疾病,因此,学者们开始研究肿瘤原发部位对结直肠癌治疗效果的影响[3,4,5]。但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结果尚局限于靶向治疗领域,原发部位是否与单纯化疗疗效有关尚不明确[6,7,8]。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原发部位与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疗效的关系,以期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及影像学证实为转移性结直肠癌;(2)肿瘤原发灶部位明确;(3)有可测量病灶;(4)行姑息性一线或二线化疗;(5)有明确的疗效评价结果;(6)化疗期间未行可能影响化疗效果的其他治疗。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2月医院消化内科符合上述标准的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例,女性例,中位年龄57(20~89)岁;肝转移例(53.8%),肺转移例(40.5%),淋巴结转移例(44.0%),腹膜转移例(32.6%),子宫及附件转移50例(6.9%),骨转移45例(6.2%),肾上腺转移25例(3.5%),脑转移13例(1.8%)。按照肿瘤原发部位划分,回盲部61例(8.5%),升结肠或结肠肝曲例(17.5%),横结肠或结肠脾曲26例(3.6%),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例(23.9%),直肠例(46.6%)。
二、化疗方法
例患者中,例接受一线化疗,其中例(68.5%)的化疗方案以奥沙利铂为基础,例(24.5%)以伊立替康为基础,38例(6.6%)采用氟尿嘧啶单药,2例(0.4%)采用其他方案;接受二线化疗者例,其中例(29.8%)的化疗方案以奥沙利铂为基础,例(61.1%)以伊立替康为基础,23例(6.5%)采用氟尿嘧啶单药,9例(2.6%)采用其他方案。
三、化疗疗效判定
自首次化疗开始,每6周判定1次,若发现疾病进展的相关表现则提前判定。化疗疗效的判定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分为完全缓解(白癜风怎么快速治疗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 上一篇文章: 名家访谈结肠癌辅助化疗方案及预测疗效
- 下一篇文章: 哪些方法真的可以预防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