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亲朋里有人癌症晚期,我们能做什么

写在开头的话

人生路漫漫

会有很多人出现在我们生命里

也会有很多人离开我们

一岁一岁老去的路上

或许已经有人经历过

亲人、知己、朋友、同事患癌症而离去

我们为他们悲伤、难过

我经常在想

我究竟能为他们做什么

我们先看一篇短文《马哥走好》

这篇文章是一位职工给我们的投稿

他的马哥即将离世

马哥走好

马哥不是亲哥,是姐夫哥。让他一路走好,不是因为他死了,是因为他快要死了。

马哥快要死了,在我走到他楼下时,我就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楼下院坝有许多人,他们或站或坐着聊着家常,楼上别人家都亮着明亮的灯,唯有马哥家一片漆黑,充满死寂。一股悲怆的感觉涌上心头,哽咽在喉头上。这也曾是一个充满锅碗瓢盆交响,充满欢声笑语的家!

我来到门口,我不能敲门,因为马哥快要死了,他应当正躺在沙发上,不知他听不听得到,但他是不能动了,我再用以前那咣咣的敲门声,没任何作用。或许,他已死在沙发上了,想到这里,我更加感到了浓重的死亡气息,感到更加莫明的恐惧,我甚至想转身逃离这个让我感到极度不舒服的地方,如果我的妻子没陪在我身旁的话。

我掏出钥匙,摸索着好久才塞进了钥匙孔,哗哗哗的扭了好几圈,只听到咔嗒咔嗒的声音,就是不见门开。妻子提醒是不里面反锁了。我脑袋嗡的一下,他把门反锁了,他要干什么?他干了什么?他答应了的,他得撑到刚下手术台的他的妻子,我的姐康复出院了,才了结自己的。我也是刚从贵航三00医院我姐的病床前回到家,给马哥熬好了稀饭,带上他家的钥匙,给他送饭。其实我知道他连稀饭都吃不下了,但我觉得空着手去见一个还活着的人,实在是不恰当。

但现在门打不开,需要报吗?我边思索,边下意识的反扭几圈,门居然开了,原来是我的慌乱忘记了他家的开门方式。我抹了抹额头的汗,一场虚惊。门内漆黑一片,刚稍有平复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我不知道黑暗中隐藏着什么,但又隐约感到了什么,我下意识攥紧了妻子的手,边轻声呼唤-马哥.马哥。没有回应。还好他家的电线是我铺设的,开关安设在哪里我一清二楚。我摸索着打开了灯。

灯光亮处,我看到马哥蜷缩着躺在沙发上,他的眼睛泛着光,他还活着。他看到我们显然有些激动,身子动了动,昔日苍白的脸居然有了些许红润,他居然能哽咽着讲话。他说他好痛,他受不了了,只求尽快死去。我想了半天,居然想不出半句安慰他的话。他42岁得了肠梗阻,我们安慰的是:怕啥,肠子那东西没事的,割了一截没任何影响。后来诊断为乙状结肠癌,我们安慰的是:你还年轻,抵抗力强,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活个十多二十年没问题。经过多次化疗.放疗,甚至什么基因疗法,才刚两年,又冒出个直肠癌,我们还安慰他:大不了把直肠割了,造个口,挂引流袋了事。但经医生诊断,癌细胞已全身扩散,不仅没手术必要,也不可能给他手术。生命的大门已然关闭。看到他隆起的锁骨,如柴的小腿,不敢相信这曾经也是一具伟岸的身躯。

他二十岁顶他父亲的班,在贵阳工务大修队扛枕木.挖翻浆.搞清筛.下轨排,生龙活虎,处处争先。后来调到贵阳南站当调车员,后因腰肌劳损去做了一名扳道工,再后来就成现在这样子了。两年时间,虽然有医疗保障,段工会也给予了极大支持,但自己微薄的积蓄加上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和一万二的大病补助已消损殆尽。且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还遇打头风。他的妻子既要照顾他,还要招呼上学的孩子,还要上班,劳累加心情压抑引发卵巢化脓,子宫肌瘤,终于病倒了。手术加后期治疗又是一笔如山的费用。我只有安慰他,不怕,你走了,还有我呢!其实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支撑我自己的家庭都风雨飘摇,还能顾及谁呢!马哥啊,你一路走好。

我们能做什么多学习医学知识作为病人家属能做的就是面对现实,了解癌症,多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由局部到整体逐渐深入掌握医学相关名词、用语、英文缩写、药物种类、影像学原理,可以和医生对话并且问到点上。不要总是问医生“严重不严重”、“怎么办”、”怎么治“、”能不能治好“、”还能活多久“这些没用的问题,问了这些问题之后,医生绝对不会跟你多说一句话。癌症末期,最缺的是临终关怀到了终末期,确实70%以上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需要用药缓解,但同样更需要的是临终前的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这些需家人、亲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来共同完成。即使肿瘤科有足够的床位接收晚期患者,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尽力减轻他们的生理痛楚,而患者心理层面的其他需要,肿瘤科医生确实爱莫能助。所以他想做什么,你就陪他做什么。不住院?没问题;想旅游?明天走;回故乡?找到以前的伙伴陪他聊天……"居家宁养"也许更可行在国外,不少患者到了癌症末期,医院进行,而是转成"居家宁养"。他们在熟悉的居家环境中享受亲人的陪伴,并由社区医生、社工及宗教人士帮助做生理和心理上的舒缓治疗、照顾和安抚等,以便更好地缓解末期的身心痛楚,较大限度地实现舒适安宁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愿望。而在国内,这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到了晚期,癌症患者除了止痛,其他的治疗价值已不高,医院的医疗资源一直都很紧缺,利用社区病床开展"舒缓疗护"或是上门指导患者止痛、配合其"居家宁养",更为可行。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进行,临终关怀既需要政府的投入,也需要集中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帮助患者和家属共渡难关。来源:网络、微家园投稿邮箱编辑:向阳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宝宝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zd/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