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家劝人别轻易开刀

肿瘤专家劝人别轻易开刀

汤钊猷,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肿瘤外科教授,著名肿瘤专家。

汤钊猷教授研究癌症一辈子,与肿瘤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在各个场合的演讲中,都不推荐癌症患者轻易开刀!

1.癌症是身体的“内乱”,要恩威并施!

很多人、很多医生都认为肿瘤癌症是身体额外长出来的,一定要开刀切掉才放心,其实大错特错!

汤教授说:“癌症不同于传染病,后者是外敌入侵,前者是内外失衡导致的‘内乱’,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来的,不是外来入侵之敌,还有可能被‘改造’。”他表示,除非已病入膏肓,病人和医生又采取消极的态度,或采取错误的战略战术,否则,癌症不是绝症。

“癌症是身体长期内外失衡的结果。环境污染等因素是常见的外在原因,而更重要的是人体的内乱。内乱包括神经内分泌因素、代谢因素等,因此,癌症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疾病。”汤教授说。

面对癌症不要怕:(1)因为癌症是内乱,所以要恩威并施、消灭与改造并举;(2)因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所以一定要综合治疗;(3)因为癌症是慢性疾病,一定要制定持久的抗癌战略。

2.癌症不能一切了之,一刀下去不解决问题!

得了癌症到底怎么办?很多人都认为,消灭肿瘤当然是第一位的,人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从最初的根治性切除,到放疗、化疗、器官移植、微创手术。然而种种“消灭”肿瘤的方法,并没有彻底打败癌症。

战胜癌症能不能速战速决?汤钊猷认为,现代控癌战近年,人类仍未战胜癌症,控癌是持久战。那些抱有“一刀下去”就能解决问题的心态未必正确。

消灭肿瘤的方法是一把双刃剑,不论是手术还是放疗、化疗都有利有弊。即使是现在热门的分子靶向治疗也不例外,它可使肿瘤明显缩小,但“皮球打得越高、反跳越高”。消灭癌症之时,也要警惕残癌“狗急跳墙”。

3.面对肿瘤不能用“攻”,反而用“补”!

汤钊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肝癌临床研究,印象最深的是肝癌手术切除。一台手术动辄10个小时,输血几千毫升,手术后一个月内有二三成病人死亡,五年生存率只有一成左右。

20世纪80年代,汤钊猷发现,临床上大量病人是因为肿瘤太大而无法切除,从而没有治愈的希望。为此,汤教授研究如何把肿瘤缩小后切除,这一研究实现了不能切除肝癌的病人五年生存率零的突破。

他还观察到,当西医用化疗攻癌时,如果中药也用“攻”法,病人死亡更快。如果此时中药改用“补”法,化疗的疗效能够提高,病人生存期延长。

4.我自己生了病,也没有开刀!

三十年前,汤钊猷和他的一位同事,几乎同时都被查出患有胆囊结石。

十年后,那位同事的胆囊癌变了,手术之后一年多就去世了。得知此事,不少患有胆结石的同事和朋友,都赶紧去做了胆结石手术。汤钊猷却坚持不开刀,如今,他体内的石头依旧与他相安无事。

汤钊猷说,他在生活习惯上和那位患上胆囊癌的同事有三点不同:“第一,我不抽烟,他抽烟;第二,我经常运动,他不爱运动;第三,我吃蔬菜比较多,他比较喜欢吃烧烤。”

除了不抽烟、不吃烧烤,每顿饭都保证一定量的蔬菜之外,汤钊猷还坚持游泳。尽管游泳的习惯从60岁才开始养成,但今年86岁的汤院士已经坚持了20多年,如今他隔天都会游上米。

5.游泳是抗癌良方!

改造机体的方法有很多,汤院士的实践证明,适度的运动,尤其是坚持游泳特别有效。

给汤钊猷启发的,是他的病人。

三年前,汤钊猷在门诊中遇到一位红光满面的复诊病人。在翻阅他的病史后汤钊猷发现,这位病人于1年查出患有肝癌,经过手术切除后,第二年就出现复发。再次切除后,于5年再度复发。无奈之下,这位病人找到汤钊猷求救。汤钊猷建议他使用干扰素,并鼓励他坚持游泳。

5年后,汤钊猷亲自为这位病人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没有发现复发。患者说,这5年来,并没有使用其他方法,就是按照汤医生的嘱咐,除了定期使用干扰素之外,每天坚持游泳20到30分钟。

这位患者在汤钊猷的众多病人中并不是个例。为了找到游泳对癌症患者有益的科学依据,汤钊猷的博士生做了对照研究,该研究的结果发表在年的权威医学杂志上。

研究结果证明,适度游泳的肝癌患者生存时间长于不游泳和过度游泳的患者。原因在于,适度游泳能提高体内的多巴胺,而多巴胺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同样的“处方”,汤钊猷也用在了自己的老伴身上。9年前,汤钊猷的老伴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而且淋巴结已经有转移。医生给她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加最先进的靶向药物治疗。没想到,老伴的身体承受不了,副作用反应很大,疗程还没结束只能被迫停下来。

那段时间,见老伴整天闷在病房里,心里很苦闷,汤钊猷说:“你这样下去不行,还是跟我一起去游泳,哪怕每天游50米也好。”今年,老伴快90岁了,通过坚持游泳,连心率不齐的老毛病也好多了。

不过汤教授还强调了一点,患了癌症,光靠适度运动是不够的,还需要首先设法消灭肿瘤的大部分,然后通过提高自身控癌能力来控制少量的残癌。这与他主张的“消灭与改造并举”方针一脉相承。

6.防癌要保持“两动、两通”!

汤钊猷认为,要想预防癌症,保持人体的“两动、两通”非常重要。

“两动”就是动体与动脑。除了坚持游泳之外,他近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有关抗癌的书籍。

所谓“两通”,是指“二便通”和“血脉通”。大小便通畅似属生活小事,实则对防癌也有关联,至少大便通畅与否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为了保持“二便通”,汤钊猷院士午饭和晚饭时都要有一碗青菜,还经常吃些维生素B1。他坚持服用丹参片已逾40年,因为丹参片不仅可以有助减少脑梗和心梗,或许也有防癌功能,因为它有助于改善缺氧状态。

7.最便宜的十张防癌处方

每个人都有可能得癌,因为我们身上有一种“原癌基因”,只要受到外因刺激,也许就会被激活。除了刷舌苔,世界上还存在十张最便宜的防癌处方,用好了,原癌基因将永久处于沉睡状态。

(01)每天喝6杯水。世界上最权威的医学杂志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表明,每天喝6杯水(每杯克)的男性,患膀胱癌风险将减少一半,女性患结肠癌风险将降低45%。

(02)每天走路1小时。每周散步四小时,能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减少一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

(03)每天晒15分钟太阳。通过增加人体维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维D不足会增加患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风险。

(04)每天最少开窗半小时。很少有人知道,装修污染除了甲醛外,还有一种很强的致癌气体——氡及其子体。只要每天开窗半个小时,氡的浓度就可以降低到与室外相同。

(05)就着葱蒜来吃饭。专家指出,大蒜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人体内致癌物亚硝酸盐的含量。有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风险会降低60%。

(06)每天喝点茶。爱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费9年的时间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每天只要喝四五杯茶,就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

(07)用干毛巾擦背。东京大学副校长水野教授研究指出,因为摩擦生热会激活背部皮下肌肉组织里一种细胞,能起到吞噬并破坏癌细胞的作用。不管是搓、擦还是挠背部,都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

(08)一口饭多嚼几次。调查证明,吃饭老是囫囵吞枣的人,患胃癌的几率比较高。美国佐治亚大学实验发现,唾液有很强的“灭毒”作用,能让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黄曲霉素的毒性,在30秒内几乎完全消失。因此,一口饭最好嚼30次,才具有防癌作用。

(09)每天睡够7小时。美国癌症研究会调查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达47%。这是因为睡眠中会产生一种褪黑激素,它能减缓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产生,从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10)少吃点糖。癌细胞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糖。当血液经过肿瘤时,其中约57%的血糖都会被癌细胞消耗掉,成为滋养它的营养成分。每天只要喝两杯甜饮料,患胰腺癌的风险就会比不喝的人高出9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zd/3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