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大人群肿瘤数据分析年轻人大肠癌发生

治白癜风好方法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

来源:新球医讯

Part.1

谈到健康问题,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肿瘤。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疾病,癌细胞的无限增殖和远处扩散的特性让它变得非常恐怖,可以说几乎人人“谈癌色变”“闻癌胆寒”。

尽管医学领域关于肿瘤的研究和进展日新月异,但是目前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仍然是最让人感到害怕的疾病。虽然不少恶性肿瘤的生存期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绝大部分恶性肿瘤离治愈还有很远的距离。可以说,一旦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几乎等于判了死刑。

前不久,医院的朋友过来进修办事。好久不见,大家于是坐在一起闲聊了一会儿。说着说着,大家就谈到了医务工作者健康的问题。她告诉我,医院今年刚给员工做完体检,结果很不幸,又发现一批中枪的医务人员。

“很奇怪,医院每年体检都会查出一批人有肿瘤,而且肿瘤类型每年轮换着来。比如前年以乳腺癌为主,去年以肺癌为主,今年就以肠癌为主了”,她很神秘地说到。

朋友是一名水平很不错的医生,年纪轻轻便成为科室的骨干,医院领导喜爱。她爱人也是一名颇有成就的外科主刀医生,年纪轻轻便在业界小有名气。然而,她爱人前年体检也不幸躺枪。所幸他体质和意志都很坚强,经过手术和一系列化疗后,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又开始了业务工作。

类似的事情,当年我以前也遇到过。

记得曾经实习的时候,遇到过不到40岁就得胃癌和40几岁就得肺癌的病人,而且都是中晚期。还有大学同学甚至在读博期间就查出了甲状腺癌。随着年龄的增长,类似“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的同事”得肿瘤的故事系列越来越多。

谈到中年危机,大部人以为中年人担心的主要是工作和收入。其实,中年人还有另一个担心,那就是害怕得癌症。如果说经济社会等生存压力尚可扛一扛的话,中晚期癌症怎么办?很多人一得知诊断结果后就面如死灰,顿时丧失了任何抵抗的意志,结果很快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

其实,从人群学角度来看的话,得肿瘤以及死于肿瘤这种事几乎天天发生,每分每秒都在发生。

根据WHO的数据,年全世界将近有一千万人因为肿瘤而死亡,几乎每六个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个是肿瘤导致的。平均每天约有人死于肿瘤,每小时约有人因肿瘤而丧生,每分钟就有18人被肿瘤带走。在我完成这篇文章之时,已有大概6千人因为肿瘤而离开了人世。

医院的肿瘤医院,每天都会看到人山人海,前来求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你会忍不住感叹:“这个世界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得癌症?”

Part.2

以前,很多人可能感觉大部分得癌症的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离肿瘤似乎还很遥远。然而,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文明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肿瘤发生的人群学特点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患者的人群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医院,或者不在肿瘤部门,对这种趋势的变化可能没什么感觉,毕竟接触的机会很少。如果是肿瘤科医生,可能对这个问题的感触就很深刻了。当然,如果我们把整个人群的历年肿瘤数据拿过来分析,就更能明确肿瘤发病人群学变化的趋势了。

最近,就有欧洲的学者进行了这样的分析。

前不久,国际著名的胃肠学期刊Gut刊登了一份来自欧洲的大样本人群数据研究。该研究分析了欧洲20个国家过去25年中各年龄段人群大肠癌(或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

分析结果让人十分震惊:欧洲大肠癌发病率在年轻群体中正在快速上升!

既往的研究表明,50岁以上的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下降。然而,一些研究提示,年轻人当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在这一方面,欧洲地区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老年人的,缺乏大规模的人群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研究小组调取了年至年之间欧洲20个国家1亿4千万多名处于20至49岁之间的成年人数据进行分析。在这些人中,共有(0.13%)人患有结直肠癌,相当于每个人当中就有4个人患有结直肠癌。其中,从年到年,20-29岁人群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了近8%,30-39岁人群的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了4.9%,而40-49岁人群的发病率平均每年只上升了1.6%。也就是说,结直肠癌发病率在30岁以下群体中上升速度最快。与此变化不同的是,年轻人群体中的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30-39岁以及40-49岁之间的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甚至有轻微的下降。

总而言之,该欧洲地区的研究表明,年轻人群体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

为什么年龄群体较大的群体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反而降低了呢?因为结直肠癌的内镜筛查计划推荐50岁及以上的人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因此,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因为更加重视早筛查早诊断和早治疗,所以预期后果会比较好。

其实,不仅是欧洲地区,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在上升。例如,在美国,自年来年结肠癌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了1%至2.4%,直肠癌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2%。在加拿大,澳洲和中国地区,30岁左右的年轻人发病率也纷纷上升。

这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原本主要在老年人群体中高发的肿瘤,开始向年轻人群体蔓延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原因并不清楚。最可能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全球肥胖发病率增加。有研究分析表明,超重或者肥胖会导致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

另外,过量营养摄入也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营养摄入过多,会促使肠道发生慢性炎症反应。久而久之,其中可能有些细胞发生癌变,进而发展为大肠癌。

其他的可能相关因素还包括缺乏运动锻炼,酒精摄入增加,以及吸烟等。

总之,这项研究对广大年轻人群体是一个重要的提醒:不要以为年轻大肠癌就不会找上你!

Part.3

提到大肠癌,或者说结直肠癌,相信很多人并不感到陌生。

人体大肠分为几部分:盲肠,结肠(分为右边的升段,中间的横段,和左边的降段),直肠。所谓结直肠癌或者说大肠癌,指的就是这些部位出现的癌症,主要分为上部分的结肠癌和下部分的直肠癌,两者统称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

结直肠癌对我们而言其实并不少见,例如,很多名人就因为结直肠癌而去世了。

年1月,好莱坞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因大肠癌逝世于美国南部的家中。纵使这位人间天使无比美丽,也最终没有逃脱大肠癌的诅咒。

年7月12日,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制片人肖晓琳因患直肠癌,在美国治病期间不幸离世,年仅55岁。

年7月29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丁因患直肠癌病医治无效,医院不幸逝世。

年11月10日,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被称为“胆大包天”第一人、身检35亿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患大肠癌在上海逝世,享年38岁。

大肠癌作为发病率排名第三位和死亡率第四位的肿瘤类型,已经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年,全球有近万人不幸得结直肠癌,其中有约70万人死于该种肿瘤。而据相关估计,到年时,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增加60%,到时候每年会有2百多万人患病,其中有1百多万人会因此死亡。

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趋势就是: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全球各个地区无论是西欧北美还是亚洲,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都在上升。与之相反的是,各地区的结直肠癌死亡率却在逐年下降。也就是说,虽然被诊断为结肠癌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死亡率确实有所下降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新球君认为,发病率上升是因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出现,加上筛查检查技术的提高,被诊断出来得癌症的人数就更多了。相反,由于现代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导致患病群体预后生存较之前更好。

那是不是这样大家就能够安心了呢?

显然不是!

医院实习时,路过结直肠癌科。当时,一名医生正在给以为手术后不久的患者换药。那位患者侧躺在床上,医生慢慢拿掉肛门部位的纱布检查,我正好看到了那个部位巨大的手术创口,甚至能看到腹腔内的一些组织,当时觉得甚是恐怖。我告诉自己,如果将来不幸得了肿瘤,千万不要是结直肠癌。

即使结直肠癌治疗预后再有所提升,死亡率继续下降,它仍然是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除非很早期就被诊断出来,否则仍然无法治愈,患病后死亡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Part.4

那么,有没有办法预防或者降低这种风险呢?

谈任何医学问话题,都绕不开三个问题。类似人生哲学中的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一样,医学话题也有三个类似问题:

这是什么病?

它是如何发生的?

如何治疗和预防?

说实话,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清楚。如果有一种类似通过注射HPV疫苗就能预防宫颈癌的灵丹妙药的话,结直肠癌也不会猖狂嚣张到现在了。

但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虽然暂时无法完全彻底揭示疾病因果关系,却能通过研究发现一些重要的联系。

于是,我翻阅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点如何预防结直肠癌的方法线索。

年,三位科学家在著名的胃肠学杂志Gastroenterology上面发表了一篇研究:Nutrientis,Foods,andColorectralCancerPrevention。该研究通过整理分析过去发表的大量相关研究,对各种营养元素和食物预防大肠癌的作用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并对相关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该研究的内容分析非常详尽细致,这里就不一一全部呈现了。我把其中与结直肠癌发病和预防关系最密切的部分总结出来,供大家阅读参考。

钙与结直肠癌

研究表明,钙离子能够调控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基因,进而抑制细胞癌变。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当个体每日钙摄入量低于-mg时,罹患大肠癌的风险会增加。因此,该研究认为应该鼓励个体增加钙摄入量至该水平以上,以降低大肠癌风险。

维生素D与结直肠癌

维生素D可以通过促进肠道胆酸的分解代谢,抑制NF-kB和COX2信号,增强白介素10产生,发挥抗炎的作用。由于大肠癌的发生与肠道组织长期慢性炎症存在密切关系。

大量来自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对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该研究建议个体应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保证血液中维生素D25(OH)D水平大于36ng/mL。

膳食纤维与结直肠癌

大量研究表明,食用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大肠癌。膳食纤维已被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和美国癌症研究所的专家组认定为具有充足证据证明能够预防大肠癌的营养元素。

近期一项meta分析总结了相关前瞻性研究,发现每天多食用10g膳食纤维能够将大肠癌发病率降低10%。

膳食纤维非常安全,还没有任何研究表明高膳食纤维饮食有何明显副作用。因此,该研究推荐个体积极选择高膳食纤维饮食,不仅有助于预防大肠癌,对身体其他方面也非常有益。

脂肪与结直肠癌

一直以来,研究界认为大肠癌的发生和高脂饮食存在密切关系。高脂肪饮食会促进肠道胆酸分泌,后者会被肠道细菌分解成一些代谢产物,其中很多都具有促进细胞癌变的作用。高脂肪饮食还可能改变肠道菌群,这一变化也可能影响肠道肿瘤发生。

多个人群研究发现,降低食物脂肪含量并没有显著降低大肠癌风险的作用。然而,鉴于高脂饮食与肥胖,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风险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该研究并不推荐高脂饮食。

肉类与结直肠癌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和美国癌症研究所经过研究分析后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导致大肠癌风险上升。一项近期的meta分析表明,每天过量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后,大肠癌发病风险会增加20%,尤其是远端结肠和乙状结肠部位的肿瘤。

红肉和加工后的肉类中有一些物质具有促进细胞癌变的作用。与红肉相反的是,家禽类和鱼肉则有可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因此,该研究推荐个体以禽类和鱼肉来替代红肉和加工后的肉类,进而预防大肠癌发生。

奶制品与结直肠癌

奶制品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结肠癌的作用,因为奶制品中富含钙,多种微量营养元素,以及生物活性营养。各种研究在这一方面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缺乏更充足的证据,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

但是,该研究仍然认为摄入充足的奶制品尤其是酸奶,有可能降低大肠癌发生的风险。

水果蔬菜与结直肠癌

水果蔬菜中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其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癌作用,例如膳食纤维,叶酸和抗氧化剂等。但是,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只有有限的证据认为大量食用水果蔬菜能够降低大肠癌发病风险。

然而,由于水果蔬菜在预防人体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非常明确的作用,因此,该研究推荐摄入足量的水果蔬菜。

全谷物与结直肠癌

精细谷物只含有胚乳,营养成分比较单一,然而全谷物含有麸皮和胚芽,后两者富含多种具有抗癌作用的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学因子等。

几乎所有的队列研究都表明,全谷物摄入能够降低大肠癌发病的风险。因此,该研究认为,有充足的理由推荐个体增加全谷物的摄入量,帮助预防大肠癌。

全谷物还是一种优质的碳水化合物,具有消化和吸收缓慢的特点,不容易升高血糖。食用全谷物有助于降低餐后胰岛素水平,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胰岛素具有促进结肠细胞癌变的作用。因此,食用全谷物还可通过降低胰岛素水平的方式间接减少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饮食模式与结直肠癌

研究表明,与摄入特定单一营养元素或者食物相比,摄入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的饮食类型能够明显降低大肠癌发生风险。多种营养元素具有不同或者相似的作用机制,它们共同作用于肠道细胞和微生物菌群,调控肠道炎症状态,进而降低癌症发生风险。

在各种饮食类型中,有两类饮食模式与大肠癌的关系研究得最多。一种是西方饮食模式(westernpattern)富含大量加工肉类和红肉,精细谷物,苏打,甜品。另一种是节俭饮食模式(prudentpattern),以大量水果蔬菜,禽类和鱼肉以及全谷物为主。研究表明,西方饮食和大肠癌发生率增高有关,而节俭饮食模式则有助于降低大肠癌发病风险。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节俭饮食模式能够降低青少年结肠腺瘤的发生率,而西方式饮食的作用恰好相反。

另外,地中海饮食模式和预防高血压的饮食模式都显示出一定的降低大肠癌发生风险的作用。

能量平衡与结直肠癌

如果人体能量代谢失衡的话,过量的营养摄入会促进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大量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导致大肠癌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研究估算过,腰围每增加一英寸或者体重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大肠癌发生的风险就会增加2%-3%。

肥胖可导致身体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增加,后者有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脂肪本身也是一种代谢活性组织,能够产生各种代谢因子促进肿的发生。

大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可能会导致身体炎症代谢因子增加,而水果蔬菜的摄入则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此相似,高膳食纤维和谷物摄入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后者也有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目前,关于通过饮食调整来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性的研究结论还比较缺乏,未来有待更多的研究揭示饮食和营养成分在影响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但是,多个前瞻性队列试验均表明,几种食物和营养成分,包括红肉和加工肉类,膳食纤维,奶制品,钙,全谷物与大肠癌的发生有着明显关系。其中,红肉和加工肉类的大量摄入可显著增加大肠癌发生的风险,而其他营养元素则有助于降低未来大肠癌发病风险。另外,肥胖可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进而造成餐后胰岛素水平上升,后者也可能会促进大肠癌的发生。

所以,回到前面那个问题:我们年轻人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无非还是那个原则:注意饮食健康(例如增加全谷物摄入,减少红肉加工肉类食用),增加运动锻炼(防止肥胖,因为肥胖是万病之源!),注意合理工作和休息。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人的一生可以干很多蠢事,但最愚蠢的一件事,就是忽视健康!

参考文献

ArnoldM,SierraMS,LaversanneM,etal.Globalpatternsandtrendsincolorectal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J].Gut,,66(4):-.

SongM,GarrettWS,ChanAT.Nutrients,foods,andcolorectalcancerprevention[J].Gastroenterology,,(6):-.e16.

KarahaliosA,EnglishDR,SimpsonJA.Weightchangeandriskofcolorectalcancer: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Americanjournalofepidemiology,,(11):-.

WolinKY,YanY,ColditzGA,etal.Physicalactivityandcoloncancerprevention:ameta-analysis.BrJCancer;:–6.

YuharaH,SteinmausC,CohenSE,etal.Isdiabetesmellitusanindependentriskfactorforcoloncancerandrectalcancer?AmJGastroenterol;:–21.

FedirkoV,TramacereI,BagnardiV,etal.Alcoholdrinkingandcolorectalcancerrisk:anoverallanddose-responsemeta-analysisofpublishedstudies.AnnOncol

;22:–72.

BotteriE,IodiceS,BagnardiV,etal.Smokingandcolorectalcancer:ameta-analysis.JAMA;:–78.

所有人,

这有20G免费医学资料只待你领取!

内容涉及:肿瘤年会文档、临床操作规范、中西医教材、中西医书籍、名校授课视频等资料。

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by/3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