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肿块多见于右腹部

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

直肠癌简介

结肠癌、直肠癌统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的发病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大肠癌的发生与慢性炎症 ( 溃疡性结肠炎、日本血吸虫病 ) 、大肠息肉、腺瘤及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另外,经常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者,肠中厌氧菌较多,能将胆酸分解成为不饱和多环烃,这是一种致癌物,再加上纤维素类食物摄入量少,粪便贮留过久,致癌物质聚集,极易导致大肠癌

5.对早期肠癌手术后或放疗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有条件者应长期坚持给予扶正抗癌中药巩固治疗,预防复发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仅恶性结肠息肉次于胃癌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60岁之间直肠癌初起时症状不明显发展一定速度以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有便不尽感,大便常常带有粘液和脓血随着癌块增大,肠腔逐渐狭窄,致使粪便变细,排便困难肠腔完全阻塞后,则出现便秘、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低发区近年来大肠癌同肺癌一样有上升趋势,我国亦不例外该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亦有地区差异,以上海、浙江、福建为高发区

腹部肿块多见于右腹部,是右侧结肠癌的表现之一,提示已到中晚期,肿块表面可有结节感,一般可以推动,但到肿瘤晚期时则固定,合并感染时可有压痛结肠癌的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贫血,低热,进行性消瘦,恶液质,肝肿大、浮肿、黄疸和腹水等

2.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大结肠淋巴炎蒜、茶叶等天然抑癌食品,适当补充维生素a、b12、c、d、e和叶酸

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1.6:1

发病率年龄方面资料,据国内统计,以40~50岁为多,年龄组中位数为45左右,40岁以下者全部病例的1/3左右,30岁以下者占10%左右高发国家大肠癌高发年龄为60~70岁,30岁以下者占6%左右我国大肠癌好发年龄比国外提早10~15岁,30岁以下者占11%~13%,这是我国大肠癌的一个主要特点

结肠癌简介

与饮食方式有关

发病原因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中医学对结肠癌未有确切称谓,仅有近似大肠癌的临床体征记载,如“肠积”、“积聚”、“肠覃”、“下痢”、“脏毒”、“锁肛痔”

近年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结肠癌的症状及治疗上各趋势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和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3.积极防治癌前病变,对有肠息肉,尤其是肠息肉家族遗传性患者,须及早予以切除;大力防治出血吸虫病及血吸虫肉芽肿

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不足是主要发病原因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增加结 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3-甲基胆蒽等致癌物质,固醇环也可经细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癌物质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而减少致癌物质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若膳食纤维不足时,已是结肠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1.避免长期进横结肠瘤食高脂食物,多进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大肠癌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有明显区别据世界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大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日本、智利、非洲等地则低根据有限资料,非洲大肠癌的发病率似乎非常低,burkitt报道分布于非洲各地的21家医院,最多的一家医院每年可遇到4例大肠癌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较高

示意图

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要检查一次,尤其出现便血、便频、大便中有黏液以及里急后重等排便习惯异常者,均应做直肠指检查,如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及乙状结肠镜检查

早期发现方法

结肠癌症状

大肠癌简介

如何预防结肠癌(大肠癌)

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多发性脂肪瘤怎么办展较慢,或有腹部间歇性隐痛和不适,常常不被注意大便习惯也无太多改变,有时可有轻度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腹部胀满不适,可有持续性钝痛,大便习惯明显改变,次数增多,稀便或浓血便及血便晚期病人常表现为贫血状,消瘦,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重,大便多呈粘液血便或血便,当出现肠梗阻时,可表现为高度的腹胀、腹部绞痛,并伴有恶心、呕吐

4.对有癌瘤遗传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行癌前普查;近期有进行性消瘦及大便习惯改变者,也应及早行有关检查,以期尽早发现

大肠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远期疗效优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但大肠癌发病率高并有连年上升结肠癌趋势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
白癫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yfjcl/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