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第2周肿瘤科研前沿资讯

有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有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自年以来,所有类型肿瘤总发病率和死亡率近25年持续下降,预计肿瘤患者5年或更长时间生存人数到年将增加3%,不到0年时间里生存者增加多万。但是,对于很多肿瘤患者,高质量肿瘤治疗和临床试验是遥不可及的,要使得肿瘤患者获得最佳治疗和参与临床试验的机会,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联川生物每周对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膀胱癌、直肠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胃癌共3种实体瘤基因检测及癌症干细胞、癌症综述相关最新文章进行整理并归类,涉及肿瘤筛查、治疗、预后、复发监控、生物信息学工具、机制研究等方面内容,方便肿瘤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快速及时的获取肿瘤科研前沿资讯。另外,本萌在文中还准备了各种癌种最新文献的核心词汇汇总表,前沿消息一览无余。

本期资讯包含了肿瘤发生和转移机制的研究,比如在人类结肠癌中出现了由细菌感染而产生的突变特征、人类脑转移的基因组表征可确定转移性肺腺癌的驱动因素、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程度和部位决定了其致癌潜力等。

本期热点速递:.在人类结肠癌中出现了由细菌感染而产生的突变特征[]了解导致结直肠癌(CRC)的原因可能有助于对抗这种结肠疾病。Pleguezuelos-Manzano等人在《Nature》的报告中加强了先前怀疑结直肠癌与某种肠道细菌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作者通过在CRC细胞中发现的DNA变异中指出细菌的“指纹”来暗示这种微生物。某些细菌会产生能够破坏DNA的遗传毒性分子。例如,如果在试图修复遗传毒性损害的DNA修复过程中发生错误,这些分子就会引起突变。年,发现了一种叫做大肠菌素的遗传毒性分子,这种毒素是由某些肠道存在的大肠埃希氏菌产生的。该原始说明还阐明了大肠杆菌如何产生大肠杆菌素,从而鉴定了细菌DNA的关键区域,称为pks岛(具有该岛的微生物称为pks+E.coli),该区域编码大肠菌素的“生产线”。通过分析,作者确定了大肠杆菌素相关的独特突变特征,即在大肠杆菌素存在下出现的DNA改变的特定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特征。一种类型是单个DNA核苷酸碱基替换为不同的核苷酸(单碱基替换,称为SBS-pks),偏向为T→N的变化,其中胸腺嘧啶(T)核苷酸被任何其他类型的核苷酸(N)取代。另一种类型的变化是核苷酸的少量插入或缺失,其特征是胸腺嘧啶核苷酸序列中的单个核苷酸缺失(称为T均聚物)。这种更改称为ID-pks。为了确定这种与大肠菌素相关的突变特征是否与人类疾病有关,研究人员分析了个人类CRC肿瘤全基因组序列的数据集,这些肿瘤已从结肠的主要位点迁移形成二级转移。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发现SBS-pks和ID-pks突变分别出现在7.5%和8.8%的CRC转移患者数据中,这比在其他原发性癌症转移中更为频繁,例如,发现SBS-pks和ID-pks突变分别占泌尿道癌转移的2.%和4.2%,以及头颈部肿瘤转移的.6%和.6%。考虑到尿路、头和颈部仅偶尔接触到大肠杆菌,这种模式与在这些不同身体部位接触到pks+大肠杆菌的可能性一致。作者从一个独立的数据集中评估了个主要为原发性CRC的肿瘤样本,发现SBS-pks和ID-pks突变分别5.0%和4.4%,这支持了pks+大肠杆菌参与了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的推论。.2人类脑转移的肺腺癌的基因组表征可确定转移性肺腺癌的驱动因素[2]肺腺癌(BM-LUAD)引起的脑转移通常会导致患者死亡。为了确定促进脑转移的基因组改变,作者对73例BM-LUAD病例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使用病例对照分析,作者通过鉴定与个原发性LUAD相比在BM-LUAD中出现更频繁的拷贝数畸变的基因,发现了脑转移的候选驱动因素。作者在BM-LUAD中鉴定出三个扩增频率明显较高的区域,包括MYC(2versus6%)、YAP(7versus0.8%)和MMP3(0versus0.6%),以及CDKN2A/B的缺失频率更高(27versus3%)。作者证实,在05例BM-LUAD患者的独立队列中,MYC、YAP和MMP3的扩增频率升高。在源自患者的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的功能评估证实了MYC、YAP或MMP3过表达会增加脑转移发生率的观点。这些结果表明,体细胞突变促进了脑转移,而且足够数量的转移性肿瘤的基因组测序可以揭示以前未知的转移驱动因子。.3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程度和部位决定了其致癌潜力[3]由于染色体不稳定性(CIN)的表型特征,大多数人类癌症为非整倍体。尽管CIN是癌症的标志,但是CIN和非整倍性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仍不清楚。使用不同程度的CIN条件小鼠模型,作者发现特定范围足以驱动肠道中非常早的自发性腺瘤形成。在易患肠癌的小鼠(ApcMin/+)中,中等CIN会导致整个肠道,尤其是远端结肠(与人类疾病类似)中腺瘤负担的显着增加。令人惊讶的是,较高水平的CIN甚至比中度CIN更能促进远端结肠腺瘤的形成,但对小肠没有作用。因此,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CIN可能具有强致癌性,但是某些水平的CIN在不同组织中可能具有对比作用。2本期资讯各癌种主题关键词归纳如下3本期资讯各癌种详细文献列表3.bladdercancer3.2breastcancer3.3cervicalcancer3.4coloncancer3.5colorectalcancer3.6endometrialcancer3.7gastriccancer3.8livercancer3.9lungcancer3.0ovariancancer3.pancreaticcancer3.2prostatecancer3.3rectalcancer3.4thyroidcancer3.5cancer参考文献:[]Y.YangandC.Jobin,“Amutationalsignaturethatcanbemadebyabacteriumarisesinhumancoloncancer,”Nature,,doi:0./d---7.[2]D.J.H.Shihetal.,“Genomiccharacterizationofhumanbrainmetastasesidentifiesdriversofmetastaticlungadenocarcinoma,”Nat.Genet.,,doi:0./s---7.[3]W.H.M.Hoevenaaretal.,“Degreeandsiteofchromosomalinstabilitydefineitsoncogenicpotential,”Nat.Commun.,vol.,no.,p.50,,doi:0./s---9.

VariantBaits?TargetEnrichmentSystem

液相杂交捕获系统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μPara?o?微流体芯片平台合成RNA捕获探针,采用液相杂交技术捕获靶标DNA,使用生物素标记探针诱饵,探针序列与靶向序列互补,完成靶向序列文库的富集与制备。可用于从小到大规模的基因捕获,容忍某些局部模板的变异。

VariantPro?One-StepMultiplexPCRSystem

一步式多重PCR建库系统

经过LCSciences科学家两年潜心攻关,于年成功研发出VariantPro?一步式多重PCR建库系统,在目标区域进行引物设计,通过多重PCR的方式进行目标区域扩增,通常不受引物间模板变异的影响。文库制备可简化成一步,人工操作时间仅5分钟,可用于小到中规模的基因捕获。

快捷回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yfjcl/3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