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体经络与重要穴位胃经脾经心经
五、胃经:从头走脚。起于四白穴,止于厉兑穴。
胃经:脸色苍白、容易长痘痘,是气血供应不上,可调胃经来改善。
1、四白穴:一个要穴。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治眼袋、黑眼圈。但要美容,光揉四白穴不行,因为胃经从头到脚。要让气血到面部来,用敲打法:十指轻敲面部、轻敲脖子两侧、胸、大腿正面外侧、小腿胫骨外侧,即胃经的全部,每天敲一敲会有改善。
2、天枢穴:肚脐眼旁二寸处。治大肠功能不好,便秘、腹泻双向调节。有慢性结肠炎或便秘的人,这个穴会很痛。
3、梁丘穴:膝盖上二寸。治急性胃痛效果好,要点按。老胃病不敏感。也治妇科急性乳腺炎。
4、足三里穴:膝眼下三寸,横外开一指左右,膝盖骨下凹陷处,找到敏感点便是。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虚,是肠胃的“消气穴”。肉多,用指节点。有慢性胃痛人,长期揉此穴,揉到不痛为止。
小贴士:揉肠胃穴,要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揉肝胆经上的穴从右边开始。
5、上巨墟穴:足三里往下再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的如,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6、下巨墟穴:上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小肠疾患的,如小腹痛。
7、丰隆穴:外踝尖上八寸,再外旁开一指。去除高血脂、化痰。体内痰湿重的人一定要揉此穴。若嗓子哑了,像有东西糊住了,吐也吐不出来,可能就是有痰结结在喉咙处,就点按丰隆穴一分钟,马上就觉得喉咙处化开了,什么都没有了。此穴,即可化有形之痰也可化无形之痰,觉得喉咙有东西,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就按此穴。是重要的化痰穴。
六、脾经:从足走头。起于足大趾内侧的隐白穴,止于腋下侧肋大包穴。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经帮助胃肠吸收,再把脏东西排出去,糟粕东西排到大肠里,把营养东西吸收进来送到血液中。如果四肢冰凉,就是血运不到;头晕就是血不上头;足凉就是血不到足;手麻就是血不到四肢。
1、隐白穴:原穴。治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可火灸。
2、太白穴:贴着大脚趾下的脚骨头的后缝,就是太白穴。通过脾来补肺,其健脾功效等同于山药薏米粥,若懒得煮粥就常揉太白穴。
3、公孙穴:大拇指在太白穴往上轻轻一滑,有个壳卡住了,就是此穴。它直接按不好按,要用大拇指的内侧捋,捋到公孙穴这个地方横着指掐它一下才能找到,它在骨头里边游离,不在一个点上,用手指掐它才能找到。公孙穴作用很大,直接通到心脏。胸闷、心脏闷的一个原因,就是吃东西太多喘不上气来了,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揉公孙穴,揉的时候就会感觉肠子在蠕动,气就往下走了。所以公孙穴对治疗消化不良、胀肚效果非常明显。
4、三阴交穴、地机穴、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的胫骨边缘。治疗痛风效果好。我们可以把小腿内侧的脾经经常按一遍,哪个穴位敏感就多按哪,整个揉通了就好了。
5、血海穴:把掌心朝下扶到膝盖上,大拇指点按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就是血海穴。血海是气血聚集的地方。男主气、女主血,血对女人讲非常重要。经常揉血海就可以治疗血症。对出血症、贫血症、血瘀症等有疗效,揉血海都可以通畅。
以上的脾经穴经常按揉,日常脾虚等症都可调节。
足太阴脾经预防及主治的疾病: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便秘、痢疾
妇科病:痛经、闭经、附件炎、盆腔炎
其它: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七、心经:起于腋窝终点的极泉穴,止于手小指少冲穴。解决情志方面的问题,思虑、神志、睡眠、感情纠葛等,是调节心理、安定神志的经络。
1、极泉穴: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探知心血管方面的问题,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
怎样预防和探查: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按后拨动一下它,拨动会发现里面有许多小筋,一拨动这个小筋,手指会发麻,串过来了,有电麻感。如果电麻感很明显证明心经是通的,也证明你的心血管功能是正常的。如果拨动时,只痛不麻,也不传导,说明心血管有瘀阻在里面。若不痛也不麻,,证明心血严重供血不足了,需要及时补充心血了。这个穴非常重要,它可以预防许多险症,如心梗、心绞痛等,需及早预防。极泉穴也治劳损性肩周炎。
2、少海穴:横肘纹内边缘处。心经的合穴。合穴治内府。所以它对心脏的整个调节都非常有好处。治疗内府、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拨动可治耳鸣手颤及精神障碍。
3、灵道穴:腕横纹上1.5寸,摸到底下有个骨头,贴着骨头边缘去揉就可以了。功效:防治心脏早搏、房颤,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对长期有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平时多揉此穴,保健。如心跳过速了,赶紧按灵道穴。有人老坐不住就是心里头老上火,按灵道就起到平静心神的作用了。
4、阴郄穴:腕横纹上0.5寸。有人睡觉手脚心发热或出汗,中医讲是五心烦热,睡不踏实,一烦热了就老想起来小便,其实也尿不出来多少,一夜起四五次。此穴专治五心烦躁、小便频数。这些穴位都在骨缝当中,点按时要把指甲剪平,然后有点往里掐的动作才能摸到这个穴位。
5、神门穴:在掌或腕横纹上凹陷处。原穴。功能: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增加胃动力;防治老年痴呆;治晕车;增强通便能力。当50岁以后就要及早的多按神门防治老年痴呆。在临睡前点按神门通常就会有睡意了。肠胃功能弱就会晕车,点按神门把胃浊气下行,就会心安不晕了。此穴重要,但很深,要掐或者用大拇指指节内侧硌它。
6、少府穴:少指少阴也就是心脏,少府就是心脏,所以它是可以直接调节心脏的一个穴位。有先天性心脏问题,一定要经常按摩少府(有病会痛),经常轻柔地按摩可增强心脏功能。此穴功能:直接可调节心脏,主治先天性心脏的疾病;治女性阴道瘙痒,男性阴囊湿疹;防治暴喑,中风说不出话,刚出现有效果,时间长了不管用。怎样找此穴:握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就是少府大概的位子,在它附近掐一掐,找到敏感点就是了。少府是心经的火穴,一切心经的湿热症、火症都可以通过少府来调节,如舌头长泡了,小便黄了,就是心火下不去,揉少府就可以降心火。
7、少冲穴:小指内侧指甲旁。防治:急症,发烧、癫狂、昏厥症。有开窍醒神的功能。用三棱针刺一滴血挤出来有效的。
八、小肠经:由手走头。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
主治:肩背、颈椎等关节肌肉痛,脸部、耳朵等五官病。
1、少泽穴:凡是在指端末梢的这些穴都是井穴。井是源头。以这些穴为起点既是从井里而发,多治热症,用刺血方法效果最好。按摩不适合,效果不明显。如咽喉痛、发烧了、牙肿了刺少泽穴。
2、后溪穴:掌横纹末端,贴着末端往下一按有一个凹陷处。紧接着往上一推,推到骨缝当中去才有效,穴深。这是人体的一个大穴,八脉交会穴,是和其它血脉沟通的。治疗:后背脉督上的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病。脉督又连着大脑,所以神志方面的疾病,如经常恐惧、忧虑,神志不清或记忆力很差都可以通过此穴调节;可治疗落枕、肩膀疼,有明显效果。
3、养老穴:治疗眼睛昏花、耳鸣、耳聋、高血压。对老年人重要。怎么找:把手放平,手心朝下,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肚摸到这个高骨头,这骨头名词叫尺骨茎突,然后再将掌心面向自己的胸口,另一只手本来摸到这个骨头上,一转掌,手就凹陷下去了,摸到里边一个凹陷的位置,就是养老穴。
4、支正穴:腕横纹上5寸,侧面(小肠经都在侧面)。支正是小肠经通到心脏的穴位(正就是指心脏),是络穴。它的特殊疗效是治人体的赘生物,如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5、小海穴:是合穴。合穴治脏。用手一拨动,手指就会发麻的点。不麻,证明你这条经络有点虚弱了,气血不通了,心脏供血能力差了。小肠经也是心脏的一个晴雨表。经常拨动小海穴可增加心脏的力量;按摩小海可治本经的腑脏小肠上的问题,如消化问题,增加消化能力;可去人体的躁火,由于心里着急的牙痛、脸肿、耳鸣就揉小海穴。
6、天宗穴:大穴。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用手一点很痛,而且会传感到整个肩膀,酸胀的感觉很明显。此穴可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肩膀酸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7、天窗穴:此穴非常好找,在耳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与喉结处相平。此穴最善开窍醒神。目窍开则眼明,听窍开则耳聪,鼻窍开则神怡,所以此穴是每天伏案工作后必按的法宝。点按此穴,通常酸胀感能窜到后背,顿时会觉得肩膀有轻松之感,所以此穴还是预防颈椎病的要穴。
8、听宫穴:耳平(洞前小疚)前边一厘米的位置,张口的时候是凹陷的。治耳聋、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方面的疾病。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比较见效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 上一篇文章: 十二经络的日常保养木屋君分享
- 下一篇文章: 2014年临床执业技能操作考官90问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