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癌并肝转移患者也可以长期生存

年9月20日,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肝胆胰专家学术活动“大师面对面”——60分钟线上+60分钟线下互动城市会第五站在广州顺利举行。医院周杰教授、王宇教授和医院汪根树教授、邓美海教授,中医院陈亚进教授、陈涛教授,医院梁力建教授,广州医院薛平教授,以及哈佛医院王济平教授等权威肝胆领域专家教授出席本次活动(图1)。

图1.大师面对面广州站合影

大会前夕,科研时间推出了一则病例分享——腹腔镜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当天,主讲人陈亚进教授细化分享本则病例,并循序渐进地引出临床决策中的争议点。医院等28个手术组及现场与会者,约计余人参与线上投票,现场专家为投票结果进行点评与解析。会间,陈亚进教授分享了本则病例中技艺超高的腹腔镜下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视频,将病例讨论环节推向高潮,收获一致好评。

图2.全国各地肝胆手术组线上参与病例讨论

图3.现场讨论报道

热议过后,周杰教授就本次线上病例讨论画龙点睛,希望参与本次病例讨论的肝胆科医生能够传播一种崭新的理念,即经过积极治疗,某些结肠癌并肝转移病例的五年生存率是可以超过50%的,从而打破以往临床医生倾向于采取对以保守治疗为主的诊疗模式。同时,周教授还希望通过本次线上讨论,向社会各界(包括医生、家属、患者)呼吁不要轻言放弃,尽管是结肠癌并肝转移患者同样具备长期生存的可能。(图4)

图4.大会主席周杰教授(上),病例讨论主讲人陈亚进教授(下)

来到线上互动的第二环节,来自哈佛医院的王济平教授(图5)以一堂生动有趣的“临床实验思路和设计”课程拉开学术讲座的帷幕。他谦虚地表示,国内许多外科医生的手术量是自己难以追赶的。那么为什么国内临床研究与美国相距甚远?王教授在抛出问题后,直接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游戏规则。为了进一步阐明“游戏规则”,王教授通过一个个成功的美国临床研究案例给在座观众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学术思考与启迪。

图5.王济平教授

在余音绕梁,意犹未尽之际,邓美海教授接过话筒分享“肝切围手术期的管理”,而王宇教授则讲授的是“腺苷蛋氨酸对肝切除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二人精彩的演讲为本次学术之旅增添了扎实而前沿的理论基础。期待下一站相见。

图6.授课中的邓美海教授(上)与王宇教授(下)

病例讨论环节的细节

讨论结果1

陈亚进教授简单回顾本次案例后,为大家展现第一个诊疗关键点:我们还需要什么诊断依据?什么样的检查和观察可以让我们更加精准地对患者作出正确医疗决策?例如是否需要添加Pet-CT检查?现场专家表示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来进行决定,但是Pet-CT对肝转移和淋巴转移的显示度并没有其他转移灶的显示效果好。

讨论结果2

该患者病情复杂,已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及FOLFOXIRI方案化疗6次。在新辅助治疗普及的当下,国内大部分肝胆外科专家仍选择了手术切除,为表公正,陈亚进教授特邀现场唯一一位胃肠外科医生兼南方医科大学结肠癌肝转移MDT组长邓海军教授作出点评。邓教授认为,面对此类化疗不敏感、其转移灶可切除的患者,建议尽快进行手术切除。

讨论结果3

针对手术切除方式的讨论,解剖性切除票数高达75%。现场专家解释道,如果多发转移灶集中在肝脏某一个部分,那么可采取局部切除。但本例属于多发转移瘤,使用解剖性切除的方式更为合适。

讨论结果4

问题4的投票结果让陈亚进教授和周杰教授有些诧异。如今达芬奇手术尚未普及,但是获得的票数却与其他选项相差无几。可见手术方式的医院“硬件”与“软件”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达芬奇机器人在一些病情复杂、肿瘤多发,从而需要精细手术的病例上得到较多的认可。

讨论结果5、6

关于手术入路的抉择,比起传统的右半肝切除入路,前入路原位切除由于更赋无瘤手术原则而有更多医生选择。而常规采用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这技术由于能够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尤其在相对较难止血的腹腔镜技术下更容易受到肝胆科医生的支持。

相关阅读

大师面对面-第五站:广州站

超时空学术交流全面来袭,“大师面对面”北京首站告捷

千人实时在线,共话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案

“大师面对面”南京站顺利召开

前入路规则右半肝切除术实战分享

“大师面对面”西安站圆满完成

聚焦精准术前规划“大师面对面”重庆站告捷

病例分享

腹腔镜右半肝联合全尾状叶切除

通讯员:江苇妍,AMEPublishingCompany

排版编辑:张晗,AMEPublishingCompany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zz/33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