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

对于这样近距离的直肠癌,以往基本无法保留肛门,要做永久性结肠造口

针对早期低位直肠癌,胃肠外科率先开展了保留肛门外括约肌的保肛手术,针对中晚期胃肠道肿瘤则开展围手术期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及联合脏器切除的扩大根治术这些个体化治疗方案效果显著,既保留了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更多脏器功能、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又大大提高了中晚期肿瘤根治性手术比例,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另外近年来胃肠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手术还有折刀位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低位直肠癌,在省内开展了保留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廓清、保留左结肠血管的直肠癌根治术,双镜联合切除早期胃肠道间质瘤、早癌及良性肿瘤等

胡祥主任介绍:“该术式具有根治结肠良性肿瘤症状、保肛、微创和经济的特点,其优势是明显的,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充分保证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而且真正体现了个体化治疗更重要的是,该术式对于一直困扰胃肠道外科医生的‘保肛’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距离不再是保肛手术的制约因素,如果肿瘤侵润深度未侵透肌层,即使是超低位直肠癌也可以考虑行经括约肌间切除保留肛门手术实现根治性切除并保留肛门”

十余年前,大医一院胃肠外科在胡祥主任带领下针对早期胃癌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保留幽门、迷走神经腹腔支、大网膜的个体化保留功能的缩小手术,减少了患者术后腹胀、返酸及胆结石发生的几率据梁品副主任介绍,目前,胃肠外科不仅针对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残胃癌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胃肿瘤疾病有全身多发性脂肪瘤不同的治疗手段,而且对示踪剂及3d-ct导航下淋巴廓清、全胃切除后的多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围手术期放化疗等也有深入研究

作为大连市胃肠外科领域领军式团队,大医一院胃肠外科不仅在临床上业绩突出,而且在胃肠道发生发展基础的研究领域也取得卓越成果近年来,科室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课题项目,取得多项省市级科研成果,在国际及国内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据悉,大医一院计划投入资金购买机器人,胃肠外科将运用此设备进行更精准复杂的胃肠道手术,加速完成新病房的扩建项目和专科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建设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中心、胃肠外科临床实验中心,及时更新并引进先进设备,使医疗环境和设备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国内一流,在胃肠专科信息化结肠癌晚期症状建设方面达到国际先进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医一院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胃肠道肿瘤的普查及防治工作进入2000年后,在胡祥主任的带领下,大医一院胃肠道外科在消化道肿瘤的预防与治疗上屡屡实现跨越式发展,2012年成为大连市肿瘤中心胃癌诊疗基地,并在辽宁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了多项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术式

精准治疗的提出,是为了在保证根据肿瘤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为此,大医一院胃肠外科推出了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治疗方案梁品副主任介绍,做肿瘤切除手术,不论病灶的大小、医生的技术的高低,术后的恢复对患者来说都显得很漫长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治疗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尽早地开始进食和活动也可以防止静脉血栓和肺感染,在缓解降结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疲劳和睡眠障碍的同时,还有利于胃肠功能和精神心理恢复,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胃部肿瘤治疗 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长年从事胃肠道肿瘤、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及研究工作

(注:此文属于腾讯大辽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在肿瘤的治疗中,规范化与个体化已经成为公认的“金标准”,在此基础上,大医一院胃肠外科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不同阶段的消化道肿瘤提供精准的治疗

肠道肿瘤治疗 根治肿瘤与提高生活质量兼顾

1995年,胡祥教授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低位直肠癌的折刀位降结肠瘤手术,保证在充足视野下,进行可视化的深层解剖,精确切除影响局部复发的、关键性的局部解剖学因素,有效地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2003年胃肠外科瞄准世界前沿技术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腹腔镜辅助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在生存期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患者的术后疼痛小、胃肠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受到患者的好评,其成果在国内外著名杂志发表并受邀在国际、国内胃肠道肿瘤大会多次报告,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目前又率先应用3d腹腔镜开展上述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更精准、微创的治疗效果

近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大医一院)胃肠外科接诊了一名以便血求诊的患者经过肛诊及结肠镜检查,提示距肛门3cm处有结肠癌化疗方案肿瘤,考虑为较早期直肠癌胡祥主任、梁品副主任及全科医师经过讨论,为该患者实施了目前国内开展不多的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保留肛门手术,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不仅对直肠肿瘤进行了根治切除,而且达到极限的“零距离保留肛门”,医患双方对于疗效都非常满意


中科华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ys/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