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论坛期结肠癌的辅助化疗选择

小编说:

本文刊于7月31日出版的第期《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B2~B5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本报将依法追责。

多学科携手,解惑临床实践

—《中国医学论坛报》MDT论坛(第1期)结直肠癌·上海沙龙报道

议题三:Ⅱ期结肠癌的辅助化疗选择

引导性发言——郭元彪教授

Ⅱ期结肠癌辅助化疗的意义在于清除根治术后的潜在微病灶,减少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延长生存。

是否所有术后患者都受益于辅助化疗、哪些患者术后需要辅助治疗,目前的共识为:Ⅰ期患者无须辅助化疗,因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可达90%~95%,化疗利小于弊;Ⅲ期患者需要辅助化疗。

对于Ⅱ期(N0)结肠癌患者,是否也应接受辅助化疗。事实上,Ⅱ期患者的生存并不比Ⅲ期患者更好,ⅡB,ⅡC比ⅢA更差。但Ⅱ期结肠癌的化疗获益,在不同的研究中也得到了不尽相同的结果,我们会问,Ⅱ期肠癌是同一类个体吗?因此,应制定Ⅱ期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策略:①合适人群的选择,通过临床因素和分子标志物确定“预后差的高危患者”;②化疗方案的选择,考虑临床意义、临床数据、预测因子等因素。

临床因素

T分期是研究结果最为一致的高危Ⅱ期参数,其他参数结果会不一致,有待证实。QUASAR研究结果证实,复发评分、T分期和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是Ⅱ期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关键独立预测因子。

分子标志物

dMMR和(或)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是Ⅱ期肠癌患者预后有效的分子标志物。

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

从临床意义来讲,患者预后越差,复发风险越大,越需要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也应该越强;从临床数据来看MOSAIC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高危Ⅱ期患者能从FOLFOX4方案的辅助化疗中获益。

拟讨论关键问题

⒈关于Ⅱ期结肠癌辅助化疗的研究,寻找新药新方案还是寻找潜在目标人群?是“以药试人”还是“以人试药”?是否能基于更少的数据完成?

⒉关于Ⅱ期结肠癌,Ⅱ期结肠癌与Ⅲ期结肠癌是同一疾病吗?Ⅱ期患者是同一类个体吗?

⒊关于“高危”Ⅱ期的界定,预后判断指标,可否作为疗效预测指标,能否指导临床用药;临床标志物与分子标志物的权重问题。

现场专家讨论撷萃

裴海平教授在讨论中,从外科医生的角度讲到,虽然Ⅱ期结肠癌患者多会考虑内科的化疗治疗,但在临床中会遇到下面的问题。例如,如果患者血管出现癌栓,这类患者也进行了化疗,但是在1年之内出现了肺转移,这组患者应该属于哪一期的患者。其次,升结肠和降结肠是两个跨位器官,如果肿块在后壁,特别是侵犯全层,如何确定T分期,是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确定的因素。

李进教授讲到,虽然目前研究报道dMMR可作为患者的预后因素,但其相关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将患者以前的病理标本重新进行分析,发现一些dMMR的患者不能从氟尿嘧啶治疗中获益,但这部分亚组分析的病例数也较少。如果真正想证明dMMR患者是否从氟尿嘧啶中无法获益,则需要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将Ⅱ期患者(无高危因素)分成dMMR或MMR表达两组,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化疗的疗效,比较两组的无病生存(DFS),如果疗效一致,说明dMMR无法起到预测功能,如果不一致,则dMMR可以预测患者的疗效。

沈琳教授认为,dMMR患者属于较少类的患者(约15%~16%),目前也有一些研究进行到临床Ⅱ期和Ⅲ期的患者,对于Ⅱ期患者,dMMR多认为与临床疗效相关,而Ⅲ期患者不相关。尽管关于dMMR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的小样本研究,且之所以dMMR检测会成为氟尿嘧啶的选择,是因为在dMMR的患者中,如果进行单药氟尿嘧啶治疗,其治疗作用是相反的,患者生存获益是受损的,仅仅是不获益的话,不会将其作为特殊的预测指标;这类患者的自然病程,预后是较好的,但如果进行了化疗之后,预后则较差。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如果单纯手术治疗能够达到90%的5年生存,不认为患者需要进行化疗。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大的医院
卡介苗疫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ys/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