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分大的结肠腺瘤,也能在内镜下安全切除
73岁的男子丁某,于1月26日在河南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盲肠一侧向发育腺瘤,约30mmx30mm大小,图1黄圈内。
(图1)
表面冲洗干净后,改用窄带光放大细查瘤体表面微细结构,呈颗粒和小结节样,瘤体周边粘膜及腺管开口呈工藤分型IIIL和IV型,图2、3、4和5黄圈内,瘤体中间颗粒粘膜呈工藤IIIL型,图4黑圈内。并于此处分开活检,病理报告为结肠绒毛-管状腺瘤,未见癌变。
(图2)(图3)
(图4)(图5)
经与患者及家属协商沟通、完善术前检查后,由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赵治国教授及曹智博医师,对此采取结肠镜下病灶粘膜剥离切除术。历时40分钟,将瘤体完整顺利切除,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正常平稳,无出血及穿孔。镜下利用钛夹完整封闭创面,图6、图7。术后标本规范病理检查,结果为绒毛管状腺瘤,图8、图9。
(图6)(图7)
(图8)(图9)
赵治国教授介绍,侧向发育性腺瘤是起源于大肠黏膜的一类平坦型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为侧向发育性肿瘤。它具有比息肉状腺瘤更高的恶性潜能,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所以临床上建议早期处理。
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结肠侧向发育性腺瘤可以在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内镜下切除效果与传统手术相当,而且花费少、创伤小、恢复快。该例患者术后无腹痛,无腹胀,无发热,第2日即可进半流食,术后5日恢复正常饮食并顺利出院。
赵治国
消化内二科
主任主任医师
三级教授
硕士生导师
年12月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疗系,原就职于医院消化内科,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35年,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18名。曾担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河南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年曾赴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日本国立癌中央病院研修消化内镜早期癌诊断及镜下治疗。作为主持人获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主编及副主编完成消化专业著作各一部,发表论文60余篇。熟练消化系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断及治疗,擅长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及切除。
(通讯员消化内科二病区宣传办整编)
医院
- 上一篇文章: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思路及学习方法三脉管
- 下一篇文章: 肿瘤百问第集大肠癌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