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发病率第三的恶性肿瘤,你是高危人群吗

昨天杜娘和肿瘤专家力哥聊了肠道健康的话题,力哥说,在癌症临床治疗的这些年里,他发现,患大肠癌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全球范围内,肠癌在常见癌症的患病率中居第3位,而且近年来处于增长的态势。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位于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五位。而大肠癌里面,直肠癌的发病最高。听起来相当的可怕。

什么是直肠癌?如何让它远离我们的生活呢?今天杜娘就把跟医生聊天中得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直肠癌?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大肠构造)

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直肠是最接近肛门的那一段。直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高,约为1.2-1.5:1。

大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所以不易引起人们的警惕。一旦出现便血等现象,疾病多已是中晚期了。特别是中年人,身上压着工作、家庭两座大山,压力很大,常医院,这样便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患者的手术效果与患病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而晚期即使手术,生存率也不足10%。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称为根治大肠癌的关键。

哪些因素更容易诱发结直肠癌?

动物脂肪摄入过多

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就越大。高脂肪饮食可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从而对肠道黏膜有潜在的刺激和损害。而缺乏稀释致癌物的纤维素,又容易造成代谢后致癌物浓度增高。如果长期处在这种刺激和损害中,就可能诱发肿瘤细胞的产生,导致大肠癌。

油炸、煎烤食品、腌制品中含有致癌物

某些微量元素缺乏,也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油腻饮食能够增加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逐渐在肠道内形成致癌物质。而食品添加剂,用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鱼(如咸肉、火腿、咸鱼等)和一些药物(如匹拉米酮、利眠宁、土霉素等)也存在致癌物质。

长期过量饮酒、吸烟以及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量过少,都直接导致大肠癌在年轻人中的高发。而这些因素的重要性都要大于遗传、种族因素的影响。

预防直肠癌的办法

1、改进饮食习惯。

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锻炼身体。

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在有良性腺瘤阶段就予以摘除,以防肿瘤恶化。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定期检查。

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直肠癌的危险信号

一,大便形状的改变;

二,大便中混有血块;

三,突然的便秘或者便稀,这与肿瘤导致肠内菌群失调有关。

肠镜检查是大肠癌筛查中的金指标。一般人群应在45岁以后开始接受肠镜的筛查,每5年复查1次。

杜娘小结

直肠癌其实也不是那么可怕的,注意饮食,锻炼,作息,定期进行检查,直肠癌会远离我们的生活。明日继续跟力哥聊聊如何排查直肠癌,希望大家持续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by/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