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华教授国产首仿TAS苏远
近日,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宣布,其研制生产的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TAS-,苏远?)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TAS-,为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治疗再添有效选择。对此,特邀医院的徐瑞华教授围绕TAS-关键性研究以及苏远?与原研药物的生物等效性(BE)研究,分享了国内首仿药物苏远?的上市价值与应用前景。
徐瑞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所长、结直肠癌内科首席专家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主任
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候任理事长
广东省抗癌协会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肠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国家研究生统编教材《肿瘤学》主编
国际与亚太研究结果高度一致,奠定TAS-结直肠癌三线治疗地位
徐瑞华教授:国际RECOURSE[1]和亚太TERRA两项研究[2],广泛验证了TAS-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高度一致。我们看到,在RECOURSE研究中,TAS-治疗组的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较安慰剂组均明显改善(OS:7.1个月vs5.3个月;PFS:2.0个月vs1.7个月),死亡和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降低;在TERRA研究中TAS-同样能显著延长患者OS(7.8个月vs7.1个月)和PFS(2.0个月vs1.8个月),虽然数值上较RECOURSE研究稍小,但同样表现出生存获益优势,获得阳性结果。以上研究结果奠定了TAS-在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的地位,也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与选择。
TAS-填补结直肠癌三线标准化疗空白,丰富临床治疗选择
徐瑞华教授:随着新药物的不断研发与进展,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线数不断增加。以化疗±靶向治疗方案为主的一、二线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已无太多争议。三线治疗药物中,目前经过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确定治疗价值且已获批上市的,主要包括瑞戈非尼和呋喹替尼两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药物,以及化疗药物TAS-。两个TKI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较为相似,均以抗血管生成为主;而TAS-与之不同,作为一个口服化疗类药物,总体上不良反应较轻。在三线治疗药物的选择上,目前并无更多循证医学证据,需要临床医生基于患者情况和临床经验进行判断。个人而言,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更推荐TAS-作为三线治疗选择;对于反复化疗,尤其是对前期化疗不太敏感的患者可能会推荐使用TKI类药物。此外,在治疗中还可尝试治疗药物的Crossover,即在三线治疗中无论先使用TAS-还是TKI类药物,四线治疗中可以尝试另外一种,如三线治疗使用TAS-,则四线治疗中可选用TKI类药物。
苏远?获批上市:等效低价、可及性高,惠及广大中国结直肠癌患者
徐瑞华教授:“先原研后仿制”是全球药物研发的基本规律。TAS-已在日本和西方多个国家上市多年,如今,由中国企业——齐鲁制药生产的TAS-首仿苏远?已获NMPA批准上市。对于仿制药,大家最为
- 上一篇文章: 左半结肠癌vs右半结肠癌,这4
- 下一篇文章: 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