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奇讲蒙医早期辨别结直肠癌及案例解析2
结直肠癌在亚洲的发病正在逐年增加,在我国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位,年中国卫生统计提示大肠癌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5位。结直肠癌多见于直肠,约占50%~70%,向上依次为乙状结肠12%~14%,降结肠3%,脾曲0.6%~3%,横结肠2%~4%,肝曲0.7%~3%,升结肠2%~3%,盲肠4%~6%。早期重视临床症状,早期确定重点检查部位,对提高早期辨别结直肠十分重要。
案例间断黑便4个月。患者,男性,76岁,于年6月13日就诊。
间断黑便4个月。
(一)问诊老年男性,慢性病程。间断黑便为主要症状。诊断上首先要除外食物干扰、消化道以外血液来源(口咽、鼻腔、咯血吞咽进入消化道)的可能,才能考虑存在消化道间断、少量出血。出血可能为上消化道,也可能是下消化道,不同部位病因也有很大差异。常见上消化道间断少量出血的原因包括: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NSAIDs类药和应激所致急性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慢性胃炎等。常见的下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结直肠癌、肠道息肉、炎症、憩室炎和肠套叠、血管畸形、缺血性肠病、痔疮、服用NSAIDs类药物等,不同病因的下消化道出血的便血特点和伴随症状均存在不同。
(二)问诊主要内容及目的
1.黑便有何诱因?肠道感染性疾病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可疑不洁饮食史,尤其可出现共餐者短期集体发病。痔疮出血往往在排便后,尤其是大便干硬时出现。2.黑便的性状如何?一般来说,消化道出血患者大便性状与出血部位、出血量、速度及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都有关系,病变位置越低、出血量越大、出血速度越快,便血颜色越鲜红。血量多而粪质少、便与血均匀混合者,说明消化道出血位置较高。肛门直肠的病变多为鲜红色便血,多不与大便相混合而附着于大便表面,或便后滴血。“黑便”含血量较多时常呈“柏油”样,即“黑、黏、亮”,水冲后可呈鲜红或暗红色,嗅之可有明显的血腥味。
重点检查内容和目的围绕消化道肿瘤,查体应重点查浅表淋巴有无肿大、腹部有无包块、包块的边界、压痛、活动度如何,肠呜音活跃与否、腹部有无血管杂音。肛诊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必要检查,对于判断大便性状、直肠肛门占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1.便常规+便潜血、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2.血CEA、CA、CA19-9是常见消化道肿瘤标志物。联用能提高监测消化道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腹部B超、CT等;4.结肠镜明确病变性质和范围、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和病原学检查。
检查结果1.便常规和便潜血外观黑色糊状,无RBC、WBC,潜血(+)×3次。2.血常规HB74g/L,肝肾功均正常;3.CEAU/L;4.结肠镜直肠息肉降结肠近脾曲可见1枚巨大隆起病变,约3㎝×2㎝大小,占据管腔1/3,无蒂,表面黏膜充血、糜烂,触之易出血,活检病理:绒毛状腺瘤,部分癌变。
结肠息肉癌变。
早期结直肠癌可以无明里症状,可能出现一些排便习惯的改变及大便性状改变的非特异性症状,而容易被忽略。
1.直肠癌①便血;②排便习惯的改变;③大便性状变。2.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无排气,无排便。此外,左半结肠癌患者还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秘、便血、腹泻等不适。右半结肠癌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贫血、消瘦及腹痛。当合并贫血时,出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当患者出现消瘦,说明患者病情往往属于晚期。
作品:蒙医人与自然整体观浮雕画
创作:铁木雕塑
安放:内蒙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晚期妊娠合并结肠癌误诊2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