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统艺术创造未来
为传统艺术创造未来
近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观看了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的京剧演出,从年轻学生们有声有色、功底扎实的唱腔及动作当中,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之美。雏凤清声,颇见深功,京剧―――这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传统艺术,在这些未至弱冠及笄之年的年轻人的青春演绎之下,出现出一派葳蕤蓬勃的盎然生机,从中我们仿佛可以眺望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兴旺未来。 京剧,这被外国人翻译为“北京歌剧”的艺术,具有着丝毫不逊色于西方歌剧的艺术传统和艺术内涵。作为一种独立成形的艺术情势,虽然只有2百年历史,但它的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中国艺术传统当中。在显在的层面,是2百年前南方入京的徽班艺人和汉调艺术的相互鉴戒,并进一步融会京腔、昆曲、梆子腔等剧目、表演和音乐,使得京剧初步成形;而在更加深层的潜伏层面,它深深地根植于东方文化这块丰富滋润的土壤。在它的艺术结构中不但融会着中国传统的舞蹈、绘画、雕塑、音乐、散曲、杂剧、诗赋等艺术元素,而且在整体的艺术思惟上包含着东方哲学和艺术观念的深层结构。我们看到的是它2百年的显在历史,是它水流汤汤的地上河段流域,而在中国文化土壤的深处,则有着它可以无尽上溯的条条潜流和活水源头。所以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京剧―――是中国文化这株枝叶婆娑的千年大树上开出的奇葩1朵,在它古朴芳香的艺术情势中蕴藏着中国文化的诸多重要精神符码。也正是倚秉其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才使得京剧表演艺术与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艺术、德国的布莱希特戏剧艺术,并称为“世界3大戏剧表演体系”。 此次年轻学生们上演的《杨门女将》、《秦香莲》和《天女散花》、《文昭关》、《赤桑镇》等折子戏,都是京剧历史上打磨成熟的经典剧目,梅兰芳、俞振飞、马连良、裘盛戎、张君秋等许多戏班名角都曾演出过这些剧目,但是青年演员们却以他们的青春与豪情,演出了三台别具特色的经典剧目。从佘老太君、穆桂英,到伍子胥、包文正,字韵铿锵、音色嘹亮,在声腔节奏的掌控上,乃至还
- 上一篇文章: 37部深圳作家作品获重点扶持
- 下一篇文章: 6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8支出增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