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NCCN指南将MSIHdMM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MSI-H/dMMR检测的推荐地位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胃肠肿瘤治疗进入免疫时代。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是目前预测免疫治疗疗效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已被应用于包括胃癌和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晚期实体瘤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筛选。最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胃癌和结肠癌两大指南相继对MSI-H/dMMR免疫获益人群的诊疗进行更新[1,2],胃肠肿瘤免疫治疗迎来新的时代。肿瘤免疫治疗,MSI检测先行近年来,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之后的第五大肿瘤治疗疗法,也是目前最热门的肿瘤治疗手段。然而,单独使用PD-1/PD-L1抑制剂,只有20%-40%的患者会对免疫治疗产生反应[3,4],如何筛选出这部分有应答的患者是临床所面临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指DNA复制时由于发生插入或缺失突变引起MS序列长度或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的现象,常由错配修复缺陷(dMMR)导致[5]。根据不稳定的程度,MSI可分为3类: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微卫星稳定(MSS)[6]。MSI-H在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胃癌等实体瘤中的发生率较高[7]。大量临床研究证实,MSI-H/dMMR实体瘤患者接受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有显著获益[8-10]。而且,ICIs是否受益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患者是否是MSI-H,与具体癌种无关[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既往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无满意替代治疗方案的MSI-H/dMMR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的治疗,这是首个不按照肿瘤来源,而是依照生物标志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自此,MSI也正式走入临床实践。年1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中国首个基于“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的MSI检测试剂盒[12],使得MSI再次成为免疫治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zz/3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