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琦我连续做出4家上市公司的用人方法,找

季琦:我连续做出4家上市公司的用人方法,找俗人去打仗

来自街头的智慧、对人性的理解、对人的慈悲更重要。

作为“携程”四君子之一的季琦,在前十余年的创业生涯中,先后创办携程、如家、汉庭三家市值超过百亿的上市公司,被誉为“创业教父”。00年由汉庭升级的华住集团上市,在季琦的管理下,华住市值达到亿美金,拥有禧玥、花间堂、桔子水晶、全季、汉庭等3个品牌酒店,成为全球排名第三的酒店集团。

创业之路向来是头破血流的,季琦也没能幸免,管理携程时遇沈南鹏放逐,后来如家时又遭梁建章夺权,当然现在看来存在商业化考量的合理性,但对于当时的季琦来说,都是一场场劫难。

二十多年的创业经历塑造了季琦的坚韧,携程创始人之一范敏曾评价季琦:“打比方我们要盖楼,季琦有激情、能疏通关系,他就是那个去拿批文、搞来土地的人”。这是当初季琦创业初期的风格,年少的冲劲经过打磨变为韧劲,如今的季琦多了一丝“雅癖”,处事更加豁达老练。

季琦在《创始人手记》一书中概括自己:“如果一定要总结出几个我个人的特点出来,我想应该是这些特质促使我永不停步:

敢于冒险、勇于牺牲、富含激情、良好的商业直觉、

开阔的心胸、执着和坚持、不断学习和反省。

其中,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从竞争对手、创业伙伴以及挫折和失败中一直获益最多。”

对于企业管理,季琦总结了一套独有的方法论,包括组建创业团队该找什么样的人、创始人如何管理企业、企业中各个层级的针对性管理办法等等。

整理了季琦近年来的专访、书籍,摘录了关于企业管理的精彩内容:

01

海底捞张勇让我懂得智慧跟学历未必有关

慢慢地,生活里沉淀了许多有意思的老朋友,有些朋友的价值观对我影响很深。

原本,大学读完了之后,我一直有种优越感,觉得自己参透了人世间所有最复杂的事情。那时候,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到康德、尼采、叔本华的哲学,到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我都看过。那时候,我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不能理解的,而且我是学理工科,感觉自己打通了文理。

我们那一代的大学生是这样的,有一种世界在我脚下的骄傲感。这种精英主义对我的成功是有帮助的,那股骄傲,那种野蛮的力量,傲视群雄的气魄和自信,推动着自己创造商业的成功。

怀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原来是看不起小学毕业、初中毕业这样的低学历人群的,甚至如果你说你不是交大毕业的,只是一个排名差一点的学校毕业的,我都觉得不行。我觉得自己是尼采嘛,精英哲学。

但是有两个人改变了我,一个是海底捞的张勇,一个是掌上明珠的王建斌。

张勇只是初中毕业,但他对生意和人的理解,堪称入骨。他从小在街头混大,对人性的理解特别深刻。

王建斌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聊得非常深,他的灵性远远在我之上,天生有菩萨心。小时候,他爸爸妈妈没法照顾家庭,他一个人带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村里人欺负他,有个邻居还把大粪泼在他床上。冬天很冷,他们没有多余的被子,只能兄弟姐妹抱在一块儿取暖,拿衣服盖着。若干年后,那个泼粪的邻居得了癌症,建斌想都没有想,给他捐了几万块钱。这件事给我的震动很大。

他们都是四川企业家,学历都很低,但都很成功。

他们让我认识到,智慧跟学历未必有很大的关系,来自街头的智慧、对人性的理解、对人的慈悲更重要。

0

管理企业,没有一劳永逸的好事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没有受过正规管理教育的管理者。我没有上过MBA,没在哈佛读过书,也没有在大企业里做过。大学毕业后,我在一个国企工作了大概两年不到就辞职了。

我是一个无拘无束、思维很开放的人。我曾经想,我这人可能管理不好一个大公司。

所以,当华住有了一定规模之后,我就开始寻找外面的管理者。当时理想的人选,最好就是像我们现在的CEO张敏这样,哈佛毕业,学管理的,有外资企业的工作经验。

所以当时我“按住”所有华住的内部元老,而把外面的人请过来当CEO。后来发现,这是我犯的蛮大的一个错误。

请来CEO,我想,这公司应该没什么事儿了,我就跟朋友们游山玩水去了。

他呢,就看着股价、看着预算来运营这个企业。时间一长,企业缺乏活力,暮气沉沉。有的管理者有技巧,但是他们缺乏对这个企业长远的规划和理解,缺乏背后的人文精神。

后来,我只能重新回到CEO位置上,坚决改正我自己犯下的错误。那段时间非常辛苦,是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的。

实际上,像华住这样的企业是两种人都需要的。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企业家、创造者、搅局者——一个领导者。我本身是个很感性的人,带一点艺术气质,是非常随性的那种领导者。

第二种,是专业的管理者,像张敏就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她受过正规的训练,有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人极其聪明,也热爱这个企业,有情感在里面。

这样,她就和我在情感和理想这两个层面,找到了共通点。

在技能上面,她有非常好的训练,我们彼此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互补。但如果像原先那样,我把事情全部交给管理型的人,这个企业不足以也没有办法去迎接挑战,会被时代很快地淘汰。

03

组建创业团队找到这三种人,

不要找“雅人”

人类社会所有的根本点在于价值观的一致性。

汉庭的初创也是非常幸运,除了一开始和我一起创业的金辉、海军、成军等人,年加入汉庭的张拓、张敏也非常优秀。我曾经说,汉庭这个团队完全可以和我们携程当初的团队相媲美。

这些年我有一个发现,企业的创始团队都是人才,一个企业做大了以后,能干的人都是最早加入公司的人。从我创办的三个企业都验证了这一点,我们企业的这些干部都是最早就跟着一起打拼出来的。

相信有很多创业者,在早期都为组建团队而发愁过,我过往对此的经验就可以总结成「三个shu」,怎么理解呢?

第一个shu:熟人,你一定要找自己身边的人,熟人、朋友、同学、亲戚,我觉得这是一种找人的方法,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个shu:俗人,也就是平常人,但你一定要找有饥饿感的平常人。

第三个shu:淑人,也就是品德好的人。才能不好还可以给他换岗位,但是品德不好替换的成本就很高了。在初始团队里面,成员的品德或者人品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你不要找这两类人:

1.千万不要找外企里面的高管,他们都是“雅人”。

.不要找创业成功的人,一般这类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很牛了。有过“曾经沧海”的人,对个团队不好,他个人保持的成本高,改变的成本也高。

如果你找不到一流的人才,只能找平常人。那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聚焦,做的事情聚焦,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zz/3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