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MRI在偶发瘤筛查评估中的高应用价
现年43岁的李大姐二胎产后出现痛经,月经延长。至体检中心身体检查时,B超意外发现肝右叶稍低回声结节,怀疑血管瘤可能,肿瘤指标CA-72-.04(正常0-6.9)增高。为进一步进行肿瘤筛查评估,至本中心行全身18F-FDGPET/MRI检查,提示为结肠癌肝转移,后经病理证实。
本中心行全身18F-FDGPET/MRI检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全身PET/MR提示肝S7结节,SUVmax12.5,延迟SUVmax15.3
MRI三期增强扫描
全身PET/MR提示肝升结肠肿物SUVmax12.0,延迟15.99;周围淋巴结肿大,
SUVmax4.44,延迟6.44
检查显示:肝S7见一类圆形结节,边界尚清,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中央轻度强化,大小约1.8cm×1.5cm,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为12.5,延迟SUVmax为15.3,增强扫描病灶周围见片状强化灶,放射性摄取未见增高;升结肠见团块状增厚,较大层面大小约2.7cm×2.4cm,DWI呈高信号,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为12.0,延迟SUVmax为15.99;肠周筋膜增厚,系膜可见多发淋巴结影,大者大小约1.2cm×1.0cm,放射性摄取增高,SUVmax4.44,延迟6.44。
何为偶发瘤?
偶发瘤是指经体检或者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肿瘤。偶发瘤往往是肿瘤早期,不具备早期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易被忽视。
常见偶发瘤有哪些?
头颅/神经系统:室管膜瘤,海绵状血管瘤,脑膜瘤,垂体瘤,脊膜瘤,神经源性肿瘤
五官及颌面部:鼻咽癌,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
颈部:甲状腺癌/瘤
胸部:肺癌,胸腺瘤
乳腺:乳腺癌,纤维腺瘤
肝脏: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海绵状血管瘤,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胰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IPMN
脾脏:血管瘤,淋巴管瘤
肾上腺:肾上腺腺瘤
泌尿系统:肾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膀胱癌
结、直肠:结(直)肠癌
生殖系统:前列腺癌,宫颈癌,子宫肌瘤
骨骼系统:血管瘤,骨样骨瘤,内生软骨瘤
意外发现偶发瘤,怎么办?
像李大姐这样经体检意外发现偶发瘤的情况,并不少见。偶发瘤的发现本身对于患者就是巨大打击,一时不知所措。但换而言之,在未出现明显症状时,及时发现肿瘤,本身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所以,应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肿瘤性质的准确筛查评估显得尤为重要。PET/MRI是目前实现肿瘤准确筛查评估的较佳选择方式。
那么,PET/MRI有哪些技术优势呢?
1)本中心PET/MRI采用64环PET晶体设计,高清PET技术,可以得到更清晰、边缘更锐利高清PET图像,具备了较高的敏感度。同时,结合先进3.0TMRI系统的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和空间分辨率,提高早期、微小病变诊断和监测能力。
2)全身PET/MR将PET和MRI融合在一起的“一站式”全身性检查,实现PET与MRI的协同采集,可以准确匹配两者图像,大大减少了检查次数和全部检查时间,提高了对全身的肿瘤病变的检出率,让病变无处可逃。同时,结合PET和MRI融合所提供丰富图像信息更加有利于对于肿瘤良恶等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3)由于MRI不存在电离辐射,可避免PET/CT过程中CT所带来的电离辐射,相比于PET/CT辐射剂量降低了73%。
4)除辐射低的优点之外,与PET/CT检查相比,可清晰显示肿瘤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其软组织分辨率和敏感性远超PET/CT,非常有益于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
温馨提示
1)由于很多肿瘤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已被忽视,所以定期的体检和影像学筛查很必要!
2)体检发现偶发瘤并不可怕,关键的是要准确、及时对肿瘤评估,把握肿瘤较佳治疗时机,以便选择和制定治疗方案。
3)PET/MRI是偶发瘤筛查和评估的较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本中心所拥有的PET/MRI影像检查设备
本文由广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曾玉萍医生提供
全景广州中心医生栏
曾玉萍
科研秘书、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毕业于中山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曾就职医院放射科。长期从事于医学影像工作,对全身各系统常见病、疑难病,具有丰富的影像诊断临床经验,尤其对腹部病变的影像诊断具有深入研究。
?学术任职: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社会医疗机构质量评估与质量控制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一般引导项目1项,主持全景集团自主研发面上项目一项,主持并完医院院级科研课题1项,以第1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作为主要作者(前3)发表SCI论文4篇。多次参与全国放射学年会、省放射学年会、省学组读片会等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BK超声盆底疾病整体解决方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