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类固醇有望缓解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的静脉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通过静脉输注奥沙利铂广泛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FOLFOX(奥沙利铂+5-氟脲嘧啶+亚叶酸)、CapeOX(奥沙利铂+口服卡培他滨)和SOX(奥沙利铂+口服S-1)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静脉疼痛是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的结直肠患者最大的困恼之一,日本一项评价奥沙利铂(mg/m2)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显示,接受外周静脉输注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中,约24%出现了疼痛、肿胀或其它症状(≥1级),注射部位的反应如静脉疼痛在奥沙利铂说明书中也有记载。
但目前没有临床研究报道确切的解决方法,Matsuyama等通过病例报道建议添加低剂量(1.65~3.3mg)地塞米松联合奥沙利铂溶于5%葡萄糖溶液进行输注,能够预防静脉疼痛且不会减弱抗肿瘤效果。Anami等则发现静脉炎和静脉疼痛与溶液的PH值有关。
日本大阪大学的Hata教授和日本癌症基金会的Honda教授近日联合在CancerChemotherPharmacol上发表了一项针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静脉疼痛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APOLLO)结果。
研究是一项联合了10所日本本土机构进行了一项单盲、随机II期临床研究,评估奥沙利铂联合类固醇治疗预防静脉疼痛的效果。研究纳入20岁以上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纳入标准包括:未接受过化疗、未接受止痛治疗、体力状态(PS)评分为0~1、主要器官无严重损伤、实验室检查结果达标。
患者随机分入A组(CapeOX/SOX联合类固醇)和B组(单独使用CapeOX/SOX),按着PS(0或1)、治疗方案(CapeOX或SOX)、分子靶向药物(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或无)、术后辅助治疗过程中是否复发以及来源对患者进行分层。
CapeOX方案包括第一天静脉输注2小时奥沙利铂(mg/m2),随后一天两次卡倍他滨(mg/m2)持续14天,3周一个循环。SOX方案包括第一天静脉输注2小时奥沙利铂(mg/m2),随后口服S-1(40~60mg/m2)一天两次持续14天,3周一个循环。
A组患者会额外接受类固醇治疗,将1.65mg地塞米松混合奥沙利铂溶于mL5%葡萄糖溶液,静脉输注2小时。B组输注操作一致,但不加入类固醇,若B组患者出现静脉疼痛,则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允许加入类固醇。
疼痛程度分别依据不良反应通用术语标准(CTCAE)和疼痛评估量表(VRS)评价。CTCAE将疼痛分为1~3级:1级,轻微疼痛;2级,中度疼痛,影响工具性日常活动;3级,剧烈疼痛,影响个人自理能力。VRS将疼痛分为4级:1级,轻度疼痛;2级,中度疼痛;3级,重度疼痛;4级,剧烈疼痛。
初级终点为发生2级以上的静脉疼痛,每3周记录一次患者疼痛程度。疗效终点为特定部位的应答率和治疗失败(TTF)的时间,应答率包括完全应答和部分应答,TTF指从治疗起始时间至首次疾病进展、退出实验或死亡的时间。
年9月至年4月共计募集53例患者,其中A组26例,B组27例,A组之后有2例脱出,B组2例脱出、1例死亡,最终两组各有24例完成整个研究。B组中有5例患者在第二个化疗周期加入了类固醇,8例患者在第三个化疗周期加入类固醇,8例患者在第四个化疗周期加入类固醇。
两组奥沙利铂的平均浓度为mg,卡倍他滨平均浓度为mg/天,S-1的平均浓度在A、B组分别为mg/天和mg/天。
治疗安全性
A组和B组发生CTCAE标准2级以上静脉疼痛的患者分别占33.3%和56%,相对风险为0.6;发生VRS标准2级以上静脉疼痛的患者分别占50%和64%,相对风险为0.78。
治疗血液毒性轻微,3例患者发生3级以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A组1例,B组2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红蛋白减少(n=28),但未见3或4级血红蛋白减少。
周围感觉神经病变是非血液毒性事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n=36),两组各有1例发生3~4级病变。其它非血液毒性反应非常轻微,且两组严重不良反省没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有效性
A组和B组的治疗应答率分别为62.5%(n=15)和64%(n=16),疾病控制率相同,中位TTF分别为4.7月和4.5月,死亡率分别为29.2%和32%。
类固醇有望预防静脉疼痛发生
由于样本较少且监测周期较短,该研究中两组初级终点无统计学差异,但仍得到一些提示性结果:使用类固醇组3级以上静脉疼痛发生减少且未影响治疗效果,2级以上静脉疼痛发生风险使用类固醇组较未使用组降低。使用类固醇能够提高溶液的PH值,有助于减少静脉疼痛的发生。
来源:丁香园
胃肠肿瘤外科
- 上一篇文章: 瑞戈非尼创新中国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
- 下一篇文章: 过半的结肠癌患者曾被误诊,导致患者晚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