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堂丨医生,我家人得了癌症,会不会遗传

微讯:医院肿瘤科

微编:肿瘤科朱娟

审核:肿瘤科张永红

导读Introduction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家属问我:“医生,我家人得了癌症,会不会遗传给我?”专家证实,癌症确实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是癌症本身并不会遗传。家族聚集现象与遗传有相关性,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被遗传。多数癌症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让家族容易出现相同的癌症,即对癌症的易感性。??

癌症最常见的遗传方式是抑癌基因/癌基因突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家族中出现下列情况,我们称之为遗传相关性肿瘤:①在一个家族中多代人罹患癌症;②患者发病年龄较早;③单个患者可能携带多种原发灶/双侧肿瘤。下面介绍几种与遗传相关性比较密切的癌症。

1、结直肠癌普通人群一生中罹患结直肠癌的概率是6%,炎性肠病患者患结直肠癌概率为15-40%,Lynch综合征(也称遗传性非腺瘤性结直肠癌,HNPCC)患结直肠癌概率为70-80%,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一生中罹患结直肠癌的概率可高达95%以上。

(1)Lync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突变疾病,生殖细胞系存在碱基错配(MMR)基因,肿瘤为微卫星不稳定型(MSI)。Lynch综合征相关的结直肠癌有以下特点:①发病年龄较轻,平均年龄45岁;②2/3为右半结肠癌;③预后比同分期的散发结直肠癌要好;④除了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患者一生中患子宫内膜癌概率为25-60%,患卵巢癌、胃癌、泌尿系统肿瘤的概率为10%左右,患胰腺癌以及其他肿瘤的概率<5%。一个患者得1种以上的恶性肿瘤在Lynch综合征患者中比较常见。那么,我们在临床中如何筛选出需要做基因筛查Lynch综合征的患者呢?有个“3-2-1规则”可供参考:3个以上的亲人罹患与Lynch综合征相关的肿瘤(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泌尿系统肿瘤、肝胆系统肿瘤、神经系统肿瘤、唾液腺肿瘤),且至少1人为一级亲属;这些患者分布在至少2代人中;至少有1人结直肠癌患病年龄小于50岁;此外要排除FAP。另外一种更简单的筛查方法,就是对所有较年轻的结直肠癌患者行MSI基因筛查(基因水平)或MMR蛋白免疫组化检查(蛋白水平),对于MSI-H的肿瘤,需要做进一步生殖系基因检查以明确诊断Lynch综合征。对于明确诊断的Lynch综合征患者,需要从20岁起每1-2年行肠镜筛查结直肠癌,女性完成生育后建议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或者30岁起行子宫内膜活检筛查。

(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FAP):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疾病,致病基因为APC肿瘤抑制基因突变,患者青少年时期就出现多发腺瘤样息肉(-0个之多),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早,一般在35岁之前。FAP患者如果不治疗,罹患结直肠癌的概率近%。值得注意的是,30%的FAP患者为新发的生殖系突变,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根据家族史就轻易排除FAP。FAP有一个亚型,称作Gardner综合征,这个综合征有一些结直肠外症状表现,帮助我们识别出这些患者,包括:骨瘤,皮下囊肿、纤维瘤、有多生牙、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等。还有一类不是很典型的“迟缓型FAP”疾病。相比于经典FAP,这些患者发病年龄较晚(50岁左右)、腺瘤数较少(10-个)、典型的腺瘤在右半边结肠,这类疾病的病因并非APC基因本身有问题,而是APC基因的上下游DNA出现了问题。确诊的FAP患者需要从10岁起每年进行肠镜检查,一旦发现腺瘤样息肉,则需要预防性切除全部结肠;此外,FAP患者还需要警惕甲状腺癌。

(3)青少年多发息肉综合征:是指青少年期就出现的消化系统多发息肉,患者一生中患结肠癌风险为50%,胃癌为20%,此外还有小肠癌和胰腺癌的风险,常和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并发。

2、乳腺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是散发的病例,有15-20%与家庭因素相关,这里的家庭因素可以指低外显率的基因、或者生活环境;此外,还有5-10%的乳癌患者为遗传性的。遗传性乳癌相关的基因/综合征主要有以下几种:BRCA1/BRCA2基因携带,LiFraumeni综合征(P53相关),Cowden综合征(PTEN相关),PeutzJeghers综合征(STK11相关),遗传性胰腺癌(PALB2基因相关),以及弥漫性遗传性胃部综合征(CDH1相关)。其中BRCA1/2乳癌在遗传性乳癌中应该是最“出名”的了。这两个基因分别位于17和13号染色体上,它们编码的蛋白在基因组稳定性上起到重要作用。在普通人群中(非犹太裔),35岁以下的乳癌患者有10%概率为BRCA1/2突变相关肿瘤,而50岁以下的三阴乳癌患者,其致病因素与BRCA1/2相关的概率为20%。BRCA1突变携带者患乳癌的概率为50-85%,卵巢癌的概率为40%;BRCA2突变携带者患乳癌概率为40-70%,患卵巢癌的概率为15%。此外,BRCA1/2携带者患胰腺癌、前列腺癌以及男性乳腺癌的概率都增高。BRCA1/2携带者应该怎么预防肿瘤呢?从筛查手段来说,针对乳腺癌,从20岁开始,建议每6-12个月做乳腺查体,25岁开始,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以及核磁检查(注:是“和”不是“或”,建议两种检查都要做);针对卵巢癌,需要从3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经阴B超,每年检测CA-,;从预防措施来说,可以(并非必须)进行双侧乳腺切除,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建议在35-40岁,患者完成生育后进行),可以考虑服用他莫昔芬等内分泌药物预防。

3、多发内分泌肿瘤(MEN)MEN综合征分为MEN1和MEN2两种。MEN1综合征主要是指患者患甲状旁腺肿瘤、垂体瘤、类癌的概率升高。大概有20%的甲状腺髓样癌患为MEN2综合征患者。如果您在临床中遇到甲状腺髓样癌的患者,需要警惕患者是否为MEN2综合征。MEN2综合征相关的基因是RET基因激活,对于明确的携带者,需要在6岁之前切除甲状腺,并且随访嗜铬细胞瘤和甲状旁腺功能。

最后,医院肿瘤科提醒您:癌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选对治疗方法,同时还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强大的内心,是战胜疾病的希望!

手机







































北京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ys/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