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简易单孔腹腔镜器械在乙状结肠造口关闭

本文原载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年第10期

临床上乙状结肠造口关闭术多经原腹部切口行开放手术。随着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单孔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切除术及消化道重建技术日益成熟[1,2]。但因其设备较为昂贵,技术要求高,国内尚未广泛应用。医院自年1月起采用自制简易单孔腹腔镜器械应用于乙状结肠造口关闭术,至年6月完成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本组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年龄20~74(平均54.8)岁。造口原因:3例乙状结肠癌并梗阻和2例直肠癌并梗阻,行Hartmann手术;2例乙状结肠冗长并扭转和1例车祸外伤致乙状结肠破裂,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加乙状结肠造口术。9例患者造口还纳时间为一期术后6~9(平均6.8)月。

造口关闭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截石位。沿造瘘口边缘切开皮肤,将造口的肠管自腹壁分离,切除部分造口的肠管,包埋吻合器抵钉座,将肠管放回腹腔内,见图1。如果预判断近侧肠管游离度不够,吻合后张力较大,可利用此切口适当游离肠管。将一次性F6牵开器放置于腹壁造瘘切口,牵张器外环外套6号半手套,使手套3个手指呈三角形,剪开指套放入5或10mm戳卡并结扎固定于指套,见图2。若腹腔内粘连或患者一期手术后有粘连性肠梗阻病史,先行单孔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单孔腹腔镜下难以操作时,可再行辅助戳孔分离肠粘连。助手将吻合器经由肛门顶住直肠断端,并向上翘起,使直肠残端具有一定张力;调节直肠残端的方向,与主刀配合,充分暴露分离切面,并保持切面的张力,便于主刀容易寻找到直肠后间隙。如果单孔腹腔镜下难以分离时,于脐部及右侧下腹附近无粘连区分别放置5mm或10mm戳卡作为辅助性操作孔,锐性或钝性分离腹腔内粘连,必要时超声刀再次适当游离降结肠,使两肠管断端相靠无张力。直肠冲洗消毒后,在腹腔镜监视下自肛门插入吻合器机身,在适当的位置穿出中心杆与抵钉座镶嵌,旋紧击发,退出吻合器后自肛门注气检查吻合口有无渗漏。经右下腹戳孔放置盆腔吻合口旁引流管,解除气腹,缝合原造口及各戳孔。

二、结果

9例患者手术均手术顺利,4例患者行辅助性戳孔,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90~(平均96.2)min,术中出血量40~80(平均70.0)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2~48(平均28.0)h,术后住院时间6~9(平均6.4)d。造口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吻合口瘘等相关并发症发生,见图3。









































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ys/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