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有五个前兆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俗称大肠癌)是三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尤以45岁以上患者居多,占到了总患病人群的93.5%。

结直肠癌是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越早发现越好。但是结直肠癌的症状较隐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阶段,患者可能都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因此,需要更多精准的早期筛查手段来提高早诊断、早治疗的可能性。

结直肠癌有五个前兆

1

贫血

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所以随着肿瘤的逐渐增长,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但不是贫血越重病人越晚期。部分右侧结肠癌病人往往首先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乏力、疲劳症状。

2

大便习惯改变

早期可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随着肿瘤持续增长,导致肠腔狭窄出现进行性便秘。直肠癌患者除了便频外,还有排便不尽感,最初发生在清晨起床后,逐渐增多,每日数次或10多次,甚至夜间也大便数次。

3

腹痛腹胀不适

肿瘤持续增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往往是隐痛不适,可无胃肠道症状。由于缺乏特异性,常不被引起注意。

4

腹部肿块

右侧结肠在解剖上具有腔大、壁薄的特点,肠腔内容物多为液体状,肿瘤可以向肠腔内生长,中后期60%~70%病人中可于右侧中腹部触及一个质硬肿块,这也提示右侧结肠癌可能的一个征象。

5

便血

便血原因主要为大便与肿瘤表面摩擦所致。随着肿瘤不断生长,肿瘤出现坏死、溃疡而且分泌物增多,便血量增大,血呈鲜红色,当血液在肠道内存留时间较长时即为暗红色,多与粪便相混,有时还会出现血块。

很多患者往往是在出现腹痛、便血、大便习惯改变、严重贫血等症状后才就医诊断,此时肿瘤多已是中晚期,疗效往往差强人意。

40~45岁以上的成人定期体检和进行结直肠癌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有家人患结直肠癌或其他恶性肿瘤者。对大众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对于预防结直肠癌发生及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我国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美国一半,差别在这里

据年国家肿瘤登记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3/10万和13.9/10万,分别位居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5位,其中45岁以上患者占到了总患病人群的93.5%。

美国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10年前就已达到67%,而我国目前仅为31%。年至年,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每年下降3%,筛查在其中的贡献率超过50%。然而,我国患者的早诊率远落后于国外,确诊时约60%的患者是中晚期。

从最初单个细胞出现异常并长成息肉,到最终发展为结直肠癌,大约需要10到15年时间,绝大多数息肉都可以在早期通过常规筛查检测到,并在发生癌变之前切除。50岁之后患结直肠癌的几率显著增加,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常规的结直肠癌筛查,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早期筛查的意义远超癌症的治疗。欧美国家的经验也为我国结直肠癌的防治提出了一条出路,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容来源于网络









































儿童白癜风怎么治好
白癜风多少钱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ys/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