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增加类风湿关节炎患肿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TNFi)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药物之一,尤其对传统抗风湿病药物(DMARDs)疗效不佳的患者而言。许多初次使用TNFi的患者常常担心其潜在的药物风险,尤其发生肿瘤。目前国际上尚无指南提到既往无肿瘤的患者使用TNFi后肿瘤风险相关问题。

美国学者Singh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分析TNFi与肿瘤风险,结果发表在杂志AnnRheumDis上。

一项根据瑞典国家数据库基于人群的大型研究表明,未经生物制剂治疗的RA女性患者与其他未患RA的女性相比,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3级风险增高,但患浸润性宫颈癌风险不高(HR=1.09)。与未经TNFi治疗的RA患者相比,使用TNFi治疗的RA患者患CIN1风险不高,但CIN2~3级风险增加(HR=1.36),且浸润性宫颈癌风险增加(HR=2.10)。

尽管该研究是TNFi与RA患者宫颈癌潜在风险的最大样本研究,但存在众多偏倚。混杂因素如吸烟、既往DMARDs使用、病程或疾病活动度等因素也未得到校正。疾病更严重或者病程更久的患者,更可能接受TNFi治疗,具有更高的慢性炎症负担和更多DMARDs/细胞毒性药物暴露,从而增加肿瘤风险。

而且在宫颈涂片正常的基线患者中,未经TNFi治疗的RA患者仅有7人患有侵袭性宫颈癌,而使用过TNFi的宫颈癌患者为10人,所以得出TNFi增加侵袭性宫颈癌风险这一结论有待商榷。

两个小样本量(每个少于名患者)研究纳入患有原位癌或恶性前宫颈病变的RA患者,接受TNFi治疗的患者中没有报道患宫颈癌。然而,由于患者数量太少尚不能排除其中关联。在英国风湿病生物制品登记协会(BSRBR)的例RA合并原位宫颈癌研究中,接受DMARD治疗的患者发生2例生殖系统肿瘤,而接受TNFi组却未发生肿瘤。使用DMARDs患者肿瘤发病率为13/,而TNFi组中为每年0/。

RA患者患实体瘤的风险比一般人群轻微增加。在上述瑞典研究里提到,与相匹配的一般人群相比,患者确诊RA后的第一个10年中,肿瘤发病率明显升高,最显著为肺癌、淋巴瘤和前列腺癌;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和皮肤癌与非RA一般人群发生率没有显着差异。

有证据表明,RA患者的淋巴瘤风险随着疾病活动度的增加和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功能分级的恶化而急剧增加。RA患者的实体瘤风险比一般人群略有增加,而RA女性患实体瘤风险并没有增加。

既往有肿瘤的RA患者使用TNFi是否导致肿瘤复发?部分研究发现TNFi并未增加既往有肿瘤RA患者的肿瘤风险或复发。一项德国研究表明,暴露于TNFi患者肿瘤复发率为45.5/每千病人年,暴露于IL-1拮抗剂的肿瘤复发率为32.3/每千病人年,而传统DMARDs组为31.4/每千病人年,与未使用TNFi患者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另一方面,曾患过黑色素瘤的RA患者,接受TNFi治疗的17人中有3人(18%)发展为恶性肿瘤,而对照DMARD组的10人均未发展患恶性肿瘤。另一研究表明接受TNFi治疗患者的肿瘤风险与接受甲氨蝶呤和DMARD联合治疗的患者的风险相当。

肿瘤的相对危险并没有随着TNFi治疗的累积时间增加而发生变化,某研究随访的第一年,三种TNFi(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或阿达木单抗)表现出不同种类肿瘤的风险,但是之后的随访并未发现肿瘤种类的差异。

Askling等人对名TNFi治疗的RA患者进行长达人-年的随访,观察到26例恶性淋巴瘤,与未经TNFi治疗的RA患者患恶性淋巴瘤(例,在人-年随访期间)相比RR值等于1.35,并且相对危险是瑞典一般人群(例淋巴瘤,在人-年随访期间)的2.72倍。风险没有随着初次治疗、治疗的累积、或是TNFi类型而改变。这项研究提示TNFi不进一步增加RA患者的淋巴瘤风险。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结果,使用生物试剂的OR值分别为:所有癌症,1.0;乳腺癌,0.8;结肠癌,0.5;肺癌,1.2;淋巴瘤,1.7,非黑色素瘤皮肤癌,1.5和黑色素瘤,2.3。任一种癌症的OR为1.0。

最近一项BSRBR实体瘤研究中,Mercer等报道对接受TNFi治疗的病人-年的随访中,发生例实体瘤,接受传统DMARDs的RA患者在病人-年随访中,出现例实体瘤。实体瘤回顾性粗发病率分别为8.1/人-年与11.7;在校正基线特征后的分析得出,TNFi与实体肿瘤的发病风险的关联并未比传统DMARDs的多,其HR为0.83。

因此,至今大部分的证据支持TNFi并未增加实体瘤的整体风险,此外,轻微增加RA相关的肿瘤风险。本研究结果将有利于病人和医生就治疗决策的风险进行探讨,也有助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因为它涉及到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药物长期依从性,比如TNFi。

编辑:杨洁









































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
北京白癜风康复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ys/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