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MDT结肠癌腹膜后转移瘤,免疫
来源:A+连线
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MDT团队福建医院MDT团队西安医院MDT团队病例亮点
1.患者,男性,结肠癌术后行化疗
2.化疗结束后出现腹膜后转移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3.大胆尝试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XELOX,疗效达PR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56岁,ECOG2分。
-6因“下腹胀痛”行结肠镜提示:乙状结肠癌。
-6-24行“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横结肠造瘘术”。
术后病理:乙状结肠溃疡型粘液腺癌侵及肠壁全层,肠周淋巴结(0/11)有癌转移,手术上下切缘未见癌组织。
术后分期:pT3N0M0。
治疗经过
-7至-11辅助化疗“FOLFOX4”7周期。不良反应:骨髓抑制II度,胃肠道反应1度。
-12-4因腹痛再次入院,复查CT提示:腹主动脉旁软组织肿块影,转移瘤可能。
-12-20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腹腔淋巴结清扫+横结肠造口还纳术。
-1-20行1周期姑息性化疗FOLFIRI方案之后,患者在当地中药治疗。
-8以腹痛、腹胀、排便排气减少入院。
腹部CT提示:左侧腹腔及腹膜后占位,与左侧腰大肌、左侧肾脏下极分界不清,累及左侧输尿管,继发左肾及上端输尿管扩张积水。
经皮腹腔占位穿刺活检:“腹膜后肿物穿刺活检”,纤维组织内中分化腺癌浸润。免疫组化:KRAS突变、MLH1(+)、MSH2(+)、PMS2(-)、MSH6(-),HER-2未测。
-8-25,腹部立卧位X片提示:肠梗阻。
腹部立卧位X片
根据患者病情积极给予内科治疗:胃肠减压、通便灌肠、营养支持,但梗阻未改善,随后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肠造瘘。
于外科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膜后肿块巨大,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明显,腹腔可见炎性改变,行横结肠造瘘术,解决梗阻问题。患者体重减轻10kg,体力状况差,ECOG2分。
-10-9,腹部CT
专家讨论:
雷萍(放疗科):患者腹膜后肿瘤呈现不均匀强化,伴有囊性病变,累及集合系统消化系统,导致泌尿系统积水和肠梗阻。
刘红利(肿瘤内科):患者因泌尿系统积水需排除肾功能是否受到影响,是否需要肾造瘘,因为化疗药物具有一定肾毒性。同时患者ECOG评分2分,体能状态差,患者可能标准化疗或联合靶向的治疗,难以耐受,首要考虑单药治疗,伊立替康或氟尿嘧啶。
综合考虑:建议行帕博利珠单抗珠单抗合卡培他滨化疗。
-10至-11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珠单抗合卡培他滨化疗。
疗效评估:影像学评估病变缩小;上腹部不适感几乎消失;肿瘤标志物明显下降。
腹部CT
肿瘤标志物变化趋势
-11至-3,帕博利珠单抗珠单抗合XELOX方案化疗。
疗效评估:PR。影像学评估病变缩小大于70%;腹部胀痛消失;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
腹部CT
专家讨论:
张涛(肿瘤科):帕博利珠单抗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肠癌的临床研究是以单药为治疗方案,但本患者联合治疗获益明显,同时从现有的免疫治疗趋势来看,未来联合治疗也是肠癌的趋势。联合治疗中,免疫治疗联合氟尿嘧啶还是奥沙利铂尚不清楚,所以本例患者值得深究。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ONCO前沿所有。其他任何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 上一篇文章: 膳纤饮百问百答
- 下一篇文章: 我院成功完成一例ESD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