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循证针灸实践经过大量临床验证的
膝骨关节炎针灸治疗总原则:舒筋利节,活络止痛
选穴以阿是穴及局部经穴为主,可结合辨证及循经远端取穴。建议将针刺作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基础疗法,应用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各期,可结合温针疗法、电针、推拿、中药、理疗、功能锻炼等综合施治,也可使用艾灸、穴位注射、刺络拔罐、火针、针刀等疗法。以缓解疼痛、保护关节功能、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生活质量为治疗的主要目标。
概述:
膝骨关节炎,属于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是指膝关节关节面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变及结构紊乱,伴随软骨下骨质增生、软骨剥脱,从而使关节逐渐破坏、畸形,最终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退行性疾病。此为骨科临床常见病,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缓慢发生发展的关节疼痛、僵硬、压痛、捻发音、肿大且伴有功能活动受限,严重者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是引起老年人疼痛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属于“痹证”“骨痹”的范畴,为肝、脾、肾亏虚,风、寒、湿邪外袭,客于局部,经络不通所致。《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
症状及体征:
膝骨关节炎
早期症状: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疼痛,上下楼或站起时尤甚,无明显畸形。
中期症状: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
晚期症状: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
体征可有摩擦音,髌骨研磨试验阳性,髌周压痛阳性,股四头肌萎缩,关节肿大或者屈曲挛缩甚至僵直,韧带无力、骨性增大、软骨破坏、半脱位及挛缩,还可引起关节的排列不良而造成畸形。
此外,患者在晚期还可见肌肉萎缩、关节不稳定等。膝关节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髁间棘增生,关节边缘骨赘,关节面下骨板硬化,关节内游离体形成等。对于关节的物理检查可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证据。
诊断标准:
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X线(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mL。
中老年患者(≥40岁)。
晨僵≤30分钟。
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
膝骨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中医诊断标准及分型:
诊断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人。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弹响摩擦音。
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X线检查: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查血沉、抗“O”、黏蛋白、类风湿因子、血尿酸、肾功能等,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相鉴别。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阳虚寒凝证主症: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次症: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舌淡,苔白,脉沉迟缓。
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主症:关节疼痛,胫软膝酸。次症:活动不利,运动牵强,舌质偏红,苔薄或薄白,脉沉弱,尺脉尤甚。
脾肾两虚、湿着关节证主症:关节疼痛,肿胀积液。次症:活动受限,舌质偏红或舌胖质淡,苔薄或薄腻,脉滑或弦。
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主症:关节疼痛,肿胀肥厚,痿弱少力。次症:骨节肥大,活动受限,舌质偏红或舌胖质淡,苔薄或薄腻,脉滑或弦细。
针灸治疗概况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可缓解疼痛、晨僵,改善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肿胀,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保护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早、中、晚分期治疗。在明确分期及病因的基础上,对症治疗。总的原则为舒筋利节、活络止痛。早期,以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补益肾气为主,选取局部穴位,辨证论治。中期,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补益脾肾,局部选穴结合辨证治疗。晚期,舒筋活络、理气止痛、补益肝肾,采用局部选穴为主,结合辨证治疗。
名医经验
名医经验现代名医在选穴、治疗方面,多以局部阿是穴和经穴为主,发现足三里、阳陵泉、犊鼻、膝阳关、风市等穴用得最多,与现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基本一致;同时,注重结合辨证取穴,刺法多选用毫针刺法、火针、刺络放血拔罐等。
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人体常用的防病保健要穴,具有补脾益气、和胃调中的功效。最早见于《素问·针解篇第五十四》:“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足膝腰部疾病、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疗效,还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防御疾病能力,对改善和缓解抑郁症、神经衰弱也有一定的作用。
足三里穴
阳陵泉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合(土)穴。八会穴之筋会。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及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小腿抽筋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阳陵泉
犊鼻穴
属足阳明胃经穴位,出自《灵枢·本输》:“刺犊碧者,屈不能伸。”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穴性属土,在蜂针疗法中,该穴应用十分广泛。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在髌韧带外缘;有膝关穴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配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治膝痛。向后内斜刺0.5~1寸。
犊鼻穴
膝阳关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原名阳关。《千金要方》名关阳。《针灸大成》名足阳关。近称膝阳关。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另说在阳陵泉上5寸(《千金翼方》)、2寸(《针灸资生经》);“在膝眼旁1寸”(《针灸集成》)。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和膝上外侧动、静脉。主治膝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膝关节炎,下肢瘫痪等。直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
膝阳关
风市
经穴名。出《肘后备急方》。属足少阳胆经。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和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及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荨麻疹等。直刺1-2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风市穴
针灸治疗和推荐方案
选穴处方特点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选穴以阿是穴及局部经穴为主,包括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等。
阴陵泉
经穴名。出《灵枢·热病》。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胫酸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阴陵泉
内膝眼
属经外奇穴下肢部穴。屈膝,在髌韧带内侧凹陷处。
内膝眼
梁丘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郄穴。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另说在膝上3寸(《千金要方》);在膝盖骨上尽处陷中(循经考穴编》广注)。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治膝胫痹痛,鹤膝风,胃痛,乳痈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梁丘
血海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百虫窠。属足太阴脾经。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屈膝,以对侧手掌按其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另说在膝上二寸半(《针灸甲乙经》);在膝上三寸(《千金要方》注);在膝上一寸(《类经图翼》)。布有股前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及股动、静脉肌支。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五淋,湿疹,瘾疹,阴部痒痛,股内侧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上方。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雀斑。
血海穴
结合辨证及循经远端取穴:
阳虚寒凝,加命门、关元等;
命门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属累穴,精宫穴。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液。命门穴主治症状为: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命门穴
关元
经穴名。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关元穴
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加肾俞、承山等;
肾俞
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及外侧支,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主治遗精,阳萎,遗尿,溺血,泄泻,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虚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水肿,腰痛,及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肾俞穴
承山
经穴名。出《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有小隐静脉和深层的胫后动、静脉。主治小腿痛,腰背痛,霍乱转筋,便秘,痔疮,脱肛,及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直刺1-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承山
脾肾两虚、湿着关节,加肾俞、三阴交等
三阴交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另说:“在内踝上八寸”(《千金要方》):“在内踝上一寸”(《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为胫神经;并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以及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孕妇禁针”。
三阴交穴
肝肾亏虚、痰瘀交阻,加肾俞、太溪、地机、丰隆等。
太溪穴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另名吕细、内昆仑。属足少阴肾经。输(土)、原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和胫神经,前方有胫后动、静脉。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龈肿,耳聋耳鸣,视力减退,咳嗽,气喘,咯血,消渴,不寐,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频数,腰背痛,足跟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太溪穴
地机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地箕。别名脾舍。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郄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一说:阴陵泉下五寸,与巨虚相对”(《循经考穴编》)。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分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痢疾,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地机穴
丰隆
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布有腓浅神经及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痛,癫狂,痫症,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高血压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丰隆穴
注意事项:
减少膝关节的负重和大幅度活动。
后期病情严重,活动严重受限时,可使用拐杖或手杖,以减轻关节的负担。
关节局部可配合热敷、推拿等疗法。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应注意掌握针刺强度,防止出现晕针等情况。
膝关节进行针刺时要注意深度,火针、针刀等疗法要严格无菌操作。
病变周围伴有骨结核、骨肿瘤时禁针,关节处施灸时禁止瘢痕灸。
患者自我护理:
膝骨关节炎一旦发生,尚未有治疗方法可改变其病程,因而在预防方面应多加注意。如减轻体重,尽量避免大的膝关节外伤,避免反复的膝关节屈曲和负重,均是降低膝骨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自我行为疗法减少病变关节的应力和承重,建议参与自我管理项目,包括力量训练、低强度有氧运动、神经肌肉训练和参与一些体力活动,保持关节的正常关系和活动,但要避免过多行走或上下楼梯。
膝关节肿痛严重时,应予休息。过度肥胖的患者应减轻体重,以减少对病变关节的压力。必要时可使用手杖或拐杖,个别膝关节不稳定者可穿戴护具。
适当的膝关节屈伸运动,主动加强股四头肌锻炼,改善股四头肌肌力。
注意天气变化、关节保暖,避免潮湿受冷。
推荐方案:
膝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晨僵、肿胀、功能受限者,建议采用毫针刺法。
膝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尤甚、晨僵、肿胀、功能受限,证属阳虚寒凝、湿着关节、筋脉瘀滞者,推荐采用温针疗法。
膝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较甚、畸形、肌肉萎缩、功能受限者,推荐采用电针为主治疗。
膝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较甚、晨僵、功能受限者,可采用穴位注射治疗。
膝骨关节炎膝关节功能受限、疼痛、晨僵、挛缩屈膝畸形明显,证属阳虚寒凝、筋脉瘀滞、痰瘀交阻者,建议采用火针治疗。
膝骨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较甚、晨僵、肿胀、屈膝畸形、功能受限,证属筋脉瘀滞、痰瘀交阻者,可采用刺络放血拔罐治疗。
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隐痛、遇寒尤甚、晨僵、功能受限,证属阳虚寒凝、肝肾不足、筋脉瘀滞、湿着关节者,可采用艾灸治疗。
膝骨关节炎膝关节肌肉粘连、功能受限、疼痛、晨僵、挛缩屈膝畸形明显者,建议采用针刀治疗。
声明:内容来自《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膝骨关节炎》——中国针灸学会,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5.22郑州站)新九针疗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报名中......各级有关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
为了普及推广新九针疗法临床治疗技能,同时交流各地医学临床诊疗先进经验。由医院医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六届新九针疗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将定于年5月22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届时将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授课,欢迎贵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对于新九针的介绍:“新九针”疗法由于历史的原因,源于远古时代的“九针”疗法,逐渐后世医家放弃,导致“九针”中大多针具的流失。为了全面地继承和发展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教授,带领全所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将两千年前就广为临床使用、种类丰富、治疗病种多样的“古九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证及研究,于年改制出最初的新九针针具,该针具包括了镵针、铍针、锋钩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鍉针、圆利针、毫针、长针。结合临床多年的丰富经验,反复探索,研制出了系列“新九针”针具,试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创制了独特的新九针疗法。由于改制后的新九针既保留了其原有的优点,又结合多种现代学说和技术,一经问世,就被国内外针灸界同仁赞誉为“新九针”,这一疗法也便成为“新九针疗法”。“新九针”是师怀堂医师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在《内经》古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的九种针具。它虽源于古九针,但在外形、针法及适应范围等都与古九针有较大的区别。
新九针临床应用治疗范围:(1)鑱针:皮肤病,慢性胃病,面瘫。
(2)磁圆梅针:肩周炎,静脉曲张,小儿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小儿遗尿症,动脉硬化,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不孕症。
(3)鍉针:慢性咽炎(一次治愈),软组织挫伤,肛肠痔瘘。
(4)锋钩针:肩周炎,筋膜炎(一次性治愈),神经性头疼,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栓后遗症,顽固性疼痛,胃痉挛,哮喘,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
(5)火针:慢性胃肠炎,结肠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盆腔炎,痛经,顽固性失眠,网球肘,腰肌劳损,创伤性关节炎,甲状腺囊肿,阳痿,面瘫,末梢神经炎,扁平疣,皮肤结核,牛皮癣。
(6)圆利针治疗:癫痫,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肌肉关节剧痛,腰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肌无力,脑外伤后遗症。
(7)铍针治疗:皮肤良性瘤,体积较大疣,肛肠息肉。
(8)梅花针治疗:顽固性头痛,失眠,中风后遗症,神经性皮炎
(9)三棱针治疗:头痛,高热,急性咽炎,四肢麻木,小儿营养不良。
(10)多种针具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失眠,神经性头痛,抑郁症,慢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腰腿痛,足跟痛,甲状腺疾病,帕金森,耳聋,耳鸣,近视,斜视,视神经萎缩,无痛针灸减肥,美容(祛斑、去皱、美白)等。
新九针疗法施针原则及治疗范围:
(1)辨证施针针分主辅,合理配伍,系统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针具,以发挥各种不同针具各自的治疗作用的同时,通过不同针具的相互配合而产生的独特的治疗效果。
(2)目前,新九针疗法对种病证具有显著疗效。这一疗法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针灸的治疗范围,填补了针灸治疗方面的某些空白。如磁圆针治疗静脉曲张,火针治疗外阴白斑、疣赘等,开拓了针灸外科、针灸美容等新的领域。
新九针疗法的六大特征:(1)有效性:医学的发展对某些疾病来说还是治疗乏术,束手无策。新九针疗法的一大特点就是对许多目前尚不明了发病机制的治疗乏术的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如鑱针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火针治疗痹证、外阴白斑;梅花针治疗脑血管系统疾患;毫针“滞针手法”治疗术后肠粘连等。
(2)安全性:目前,一般的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危害非常的大,物理疗法对人体的副作用及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
(3)广泛性: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均具有广泛的治疗用。
(4)适应性:几乎在任何日常环境条件下进行治疗,对施治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所以农村、厂矿、部队、边境、山区等基层或偏远山区、地区均可开展。
(5)易行性:医疗工作者易学易会,患者易于接受。
(6)经济性:新九针价位低,基层工作者可以购置;治疗费用相对低廉,患者容易接受。
主讲内容:1、新九针疗法概论
2、新九针的特征
3、新九针针具及操作
4、新九针的适应症
5、新九针科研发展历程
6、新九针治疼痛
7、疼痛的定义与分类
8、九针治痛机理、特点及优势
9、疼痛治疗原则
10、辨病与辩证
11、常见痛症的病位取穴
12、压痛点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
13、新九针治疗头痛
14、新九针治疗三叉神经痛
15、新九针治疗枕大神经痛
16、新九针治疗颈椎病
17、新九针治疗面神经炎
18、新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
19、新九针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
20、新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1、新九针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
22、新九针治疗坐骨神经痛
23、新九针治疗肋间神经痛
24、新九针治疗带状疱疹
25、新九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26、新九针治疗网球肘
27、新九针治疗腱鞘炎
28、新九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9、新九针治疗膝关节内积液
30、新九针治疗足跟痛
31、新九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32、新九针治疗痛经
33、新九针治疗慢性胃炎
34、新九针治疗急性咽炎
35、专利刀钩针疗法
36、刀钩针作用机理
37、刀钩针适应症
38、刀钩针禁忌症
39、刀钩针手法操作
老师现场示教,讲解注意事项,学员可以带患者免费治疗。
主讲专家介绍:邀请对象:1、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科室医生。
2、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
3、个体相关从业针灸推拿医师等。
证书及培训事项:1、由老师亲自授课,并现场示范及手把手教授。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也可以带病人现场演示治疗。
2、考核结束颁发医院学业证书。
3、报到时交二张一寸免冠彩色照片。
4、培训时间:年5月22日—5月25日(5月21日报到)。
5、培训地点:河南省郑州市
6、培训费用:人民币元(包括元报名费、授课、资料费、合影费)。培训期间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备注:提前报名并预付报名费者赠送一套师怀堂新九针包(磁性圆梅针1支、毫针30支、梅花针1支、大三棱针1支、铍针1支、锋勾针1支、鍉针1支、鑱针1支、圆利针2支(长1支,短1支)、火针:细6支,中2支,粗1支,平1支,多头/三头1支(包括单头针,它又分细中粗,多头火针,火鍉针,火铍针)及配套器具微型酒精灯和针线包,毫针针盒。
注明:鉴于保证培训班的教学质量,本班有名额的限额,请学员务必提前电话报名。
报名联系方式:陈欣手机:、
(报名联系电话、可短信、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 上一篇文章: 世界炎症性肠病问答炎症性肠病
- 下一篇文章: 发现结肠息肉后我们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