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脂肪瘤的诊治

不好意思,来晚了,由于最近三篇文章集中返修,忙到现在!

(注:本文图片来医院胃肠外科,转载请说明出处,谢谢)

结肠脂肪瘤是较罕见的间质来源良性肿瘤,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发病率为0.%~4.4%,迄今为止英文文献中报道约例,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通常在放射检查、结肠镜检查、手术或尸检时发现。脂肪瘤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结肠多见,尤以盲肠和升结肠最为好发。61%~70%的病例发生于右半结肠,15.4%发生于横结肠,20.1%发生于左半结肠,发生于直肠的约3.4%。50~69岁是结肠脂肪瘤的好发年龄,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5~2倍。

病例为64岁女性,肿瘤处于右半结肠

临床表现:结肠脂肪瘤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少数患者可出现肠套叠、大出血、穿孔、急性肠梗阻等严重的临床症状,与结肠恶性肿瘤症状相似,但发生率仅为6%。结肠脂肪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位置及并发症相关。肿瘤>4cm时,近75%的患者有临床症状,且常引起出血、肠套叠等并发症;当肿瘤直径达4~7cm时,约2/3的患者将出现肠套叠。少数患者结肠脂肪瘤可发生自行脱落,但可导致肠套叠、消化道出血或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因其临床症状与结直肠恶性肿瘤相似,因此如何诊断与鉴别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1.结肠镜检查:结肠脂肪瘤的结肠镜下表现为表面光滑、半球形的淡黄色息肉,大小不一,大部分位于黏膜下,有宽大基底或蒂附着于肠壁,表面可形成溃疡。由于90%以上的病变位于黏膜下层,因此肠镜下的3个典型表现有助于脂肪瘤的诊断:(1)枕垫征(cushionsign):活检钳探触脂肪瘤时可以看到肿瘤向下凹陷,放开后形状迅速复原;(2)帐篷效应(tentingeffect):活检钳提起肿瘤表面的黏膜,内部肿瘤组织随之突起;(3)裸脂征(nakedfatsign):当肿瘤表面的黏膜被反复活检时,可看到脂肪透过黏膜组织而外露。

2.X线钡灌肠检查:X线钡灌肠检查显示为肠腔内边缘光滑、由广基肿块所致的充盈缺损,并可发现肠套叠征象,而水灌肠造影检查效果更好。当体位改变或肠管蠕动时,肿瘤的大小和形态随之发生改变是结脂肪瘤的特异性表现,称为“挤压征”(squeezesign)。

3.螺旋CT:CT在明确肿瘤成份及评估肿瘤位置方面更有效。脂肪瘤的典型CT表现为脂肪密度的黏膜下肿块,CT值为-40~-Hu,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后无强化。

本例患者CT值为-86

4.MRI:MRI影像中,T1和T2加权像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而在脂肪抑制像中表现为抑制信号。MRI表现,特别是在T1加权像和脂肪抑制像中的典型表现,有助于检出脂肪性肿瘤,从而使MRI在检测小的脂肪瘤病变中更优于CT检查,并能更好地区分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5.超声内镜:内镜超声典型表现为位于黏膜下层的高回声均质肿块,边界清,肿块后方有超直声衰减现象。

6.病理组织学检查:显微镜下结肠脂肪瘤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内部可见大量纤维间隔,形成大小不规则的小叶,小叶间有数量不等的纤维组织及小血管,但罕见出现恶变。

术后病理HE*

治疗可以在内镜下治疗、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手术中应注意行术中冰冻病理,这里不具体谈,作为年轻医生的我们重在如何去诊断和鉴别诊断!

结肠脂肪瘤预后好,根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尚无术后复发的病例,也无恶变的报道。

赞赏

长按







































女性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白癜风换肤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by/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