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四十警惕结直肠癌,三类人群高发
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以及致死因素高居我国恶性肿瘤第四位。近年来,因生活方式的西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接近5%,发病年龄也明显提前。
1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虽然结直肠癌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为40岁以上,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大。一般认为以下人群属结直肠癌高危人群:(1)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病人。
大多数结直肠癌是来自于大肠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这些变化可能遗传或自发性产生。前者比如说家族性结肠息肉综合征,后者主要有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
2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
大便习惯的改变是左侧结肠癌常见症状,大便性状改变,尤其带有少量条索粘液粘附是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右侧结肠癌主要变现为腹痛、腹胀、乏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
3结直肠癌如何预防
结直肠息肉和癌症早期可能不会有症状,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许多赘生物和息肉,及早切除结直肠息肉,降低其发展成癌症的危险。饮食在预防结直肠癌中起了一定作用,高纤维如谷类、水果和蔬菜,低脂肪饮食会降低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
4结直肠癌筛查与诊断的方式
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肠指检:是直肠癌最为简便易行的常规检查方式,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通过对肿瘤的触及,能初步掌握肿瘤位置、大小和活动度。
2.内镜检查:可窥见肿瘤部位、大小、形状,并可直接取组织作病理检查。
3.大便隐血试验: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而且血红蛋白在g/L以下,大便隐血试验能够对癌肿进行初步的筛查。
4.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肿瘤部位、大小、形状,肠管有无梗阻。
5.磁共振、CT检查:可了解肿瘤部位、大小、形状,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
所有人群应该在40岁开始每年进行肛门指诊和大便潜血的检查。50岁开始应进行结肠镜检查肠道。每五年复做一次。
欧美发达国家结直肠手术大多采用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病人的组织创伤小,恢复快,可以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治疗的时间,可以更早地开始实施术后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门诊复查术后前3年内每3个月1次,第3-5年每6个月1次,5年以后每年1次。复查内容包括肿瘤标记物、胸片或胸部CT,腹部超声,腹部CT等。结肠镜每年复查1次。
确诊癌症后不应害怕,更不应放弃治疗,早发现之后就要做到早治疗。放射治疗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式之一,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手段的选择和策略的安排要根据病理类别、基因检测情况、分期、病人的身体状况等情况综合决定。中子刀的出现,为高龄患者、身体虚弱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拒绝手术等不能承受手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采用外照射结合中子腔内近距离放疗,经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是确切的。中子刀腔内放疗利用自然的器官腔道对肿瘤进行照射,病灶局部剂量高,随深度增加剂量迅速递减,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明显减少。所以,相对于传统放射治疗,中子刀治疗的治疗效果和耐受性好,不仅缩短了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降低。而且比起其他的后装治疗,Cf具有更显著的放射生物学优势,利用其高线性能量传递的特性,与外照射相结合可使外照射剂量控制在周围正常组织的耐受量以内,减少放疗副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了局部肿瘤控制率。
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上一篇文章: 23岁女孩吃出直肠癌,这个东西也是你
- 下一篇文章: 科学饮食,预防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