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术后并发膈疝1例

作者:周召忠,颜伟杰

病情描述:

患者,男,59岁,因“无明显诱因下腹部间断性隐痛2个月余、加重伴大便色黑20d”医院行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新生物(结肠癌?)、结肠多发性息肉后,医院诊治。入院后行CT检查提示结肠占位性病变。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示:横结肠距肛门约80cm处见黏膜呈环形增生、隆起,突人肠腔,表面溃烂,侵及肠管近1圈,肠管狭窄,肠镜不能通过;降结肠距肛门约40cm处见黏膜呈半环状增生、隆起,突入肠腔,表面溃烂,侵及肠管近1/2圈;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见8枚直径为0.5—0.9cm大的息肉,呈散在分布。入院诊断:结肠癌?

结肠多发性息肉,拟行“结肠癌根治切除术”。术中探查见结肠有2个肿块:一个位于结肠脾曲,约4cmx4cmx3cm大,似已侵犯浆膜面;另一个位于乙状结肠中段,约2cmx2cm~1.5cm大。此外,结肠系膜可见2枚肿大的淋巴结,而肝脏、腹膜、网膜等均未见明显转移灶。

术中诊断:

结肠脾曲癌、乙状结肠癌,遂行左半结肠切除术。

术后病理学检查:

结肠中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2/21枚);肠管两断端切缘及网膜组织未见癌细胞;结肠多发性混合性增生性腺瘤性息肉。

术后恢复顺利,于第4天拔出胃管,但肛门仍未排气排便。从第5天起,患者出现胸痛,渐进性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左胸部饱满,无腹胀及腹部膨隆。行胸部彩超检查提示胸腔积液,行CT检查发现左侧膈疝,遂于左半结肠切除术后6d行左侧膈疝修补+肠管还纳术。术中探查见胸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约mL,膈肌中央有一约7cm长的破口,小肠经破口疝入胸腔;肠管显著胀气,直径达6cm,呈深红色,血运可。给予还纳肠管回腹腔、褥式缝合膈肌破口处理,手术顺利,术后康复满意。分别于术后1、3及6个月随访复查,未见疝复发及肿瘤复发转移。

讨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随着医疗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手术并发症也逐渐减少,但该例患者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后却并发了极为少见的膈疝,可能是由于术中拉勾过度牵拉导致膈肌损伤、而关腹前未能及时发现修补,加之胸腹腔压差明显、膈肌创伤又较难自愈所致。左半结肠切除术后3d内,因置胃管行持续性胃肠减压,故胃肠道内积液积气不多,腹腔内压力升高不明显,小肠尚未疝入胸腔或疝入不多,患者无明显创伤性膈疝症状;而拔出胃管后,由于肛门仍未排气排便,胃肠道内积液积气逐渐增多,腹腔内压力显著升高,胸腹腔压差进一步增大,终致部分小肠经膈肌损伤处疝入胸腔,出现创伤性膈疝的典型胸部表现。因此,在上腹部手术后、关腹前,应常规检查有无膈肌损伤,以避免并发创伤性膈疝。

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欢迎加入普外科病例交流群

长按上方







































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by/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