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健康报道人大代表建议ldquo肿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55402153973420&wfr=spider&for=pc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医院院长于金明建议,将肿瘤筛查纳入医保。于金明称,癌症患者只有一次治疗机会,如果早期误诊、误治导致患者病情发展到中晚期,再花人力、物力、财力也难以补救。

癌症筛查跟普通体检有什么区别?筛查项目有哪些?什么人群需要做癌症筛查?

癌症筛查是什么?

很多人的体检都局限于常规项目,抽个血、拍个胸片等等。常规体检就像个大筛子,先把“大石头”筛出来,但小个头的石头可能就漏过去了。体检并不能包括所有的脏器,在未检的脏器里仍存在肿瘤风险。

肿瘤的生长方式分为爆发性和隐匿性两种,处在肿瘤生长隐匿期的早期肿瘤难被发现。

癌症筛查是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癌症进行的身体检查,它可以让受检者知晓自身患癌风险,发现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在做癌症筛查时,不建议所有人都将全套项目做一遍,一是避免经济上的浪费,二是胸片、CT等检查做多了可能对身体有损伤性。

项目主要包括:影像诊断(超声、钼靶、低剂量CT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内镜检查。

有过良性肿瘤病史的人、家族里有两个或以上患同种癌症的人、长期接触辐射或化工类物质的人,属于癌症的重点高危人群,需要半年甚至三个月检查一次。

八种癌症高危人群和检查项目

乳腺癌

高危对象:

1.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carcinomainsitu,LCIS)的患者。

2.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1)家族(包含一级、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家族中有乳腺癌者,发病年龄在45岁前;

(3)家族中有2人患乳腺癌患者(1人双侧或2个单侧),发病年龄在45~50岁;

(4)家族中有2人或2人以上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5)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

(6)曾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者。

筛查建议:

1.一般妇女:

(1)40岁之前不建议筛查;

(2)40岁开始筛查,建议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3)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建议与B超检查联合;

(4)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2.乳腺癌高危人群:

(1)建议40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

(2)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3)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

(4)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

(5)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MRI检查。

预防建议: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

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3.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肺癌

高危对象: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年包(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

2.被动吸烟;

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筛查建议:

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64排或以上多排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LDCT复查;

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建议将PET/CT作为肺癌人群筛查的方法。

预防建议:

1.建议戒烟;

2.有职业暴露危险的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

3.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4.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大肠癌

高危对象:

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筛查建议:

1.符合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

(2)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

(3)85岁以上,不建议继续筛查。

2.符合“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

(1)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岁开始(或比家族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查,每5年1次肠镜检查;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测,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3.符合7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

对FAP和HNPCC患者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

(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20岁以后,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2)基因突变检测阴性者,按照一般人群进行筛查。

4.关于筛查方法建议:

(1)FOBT检测+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证据充分;

(2)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价格较为昂贵;

(3)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预防建议: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胃癌

高危对象: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1.60岁以上;

2.中度及重度萎缩性胃炎;

3.慢性胃溃疡;

4.胃息肉;

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个月);

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恶性贫血;

11.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家族史。

筛查建议:

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预防建议:

1.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

2.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3.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4.戒烟;

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宫颈癌

高危对象:

1.有多个性伴侣者;

2.性生活过早者;

3.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

4.免疫功能低下者;

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筛查建议: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

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

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5.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预防建议:

1.接种HPV疫苗;

2.不吸烟或戒烟;

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5.增强体质。

肝癌

高危对象:

1.年龄40~69岁;

2.患有乙肝、丙肝,或携带乙肝、丙肝病毒;

3.肝硬化者;有酒精肝或其他肝病;

4.有肝癌家族史。

筛查建议:

1.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

2.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建议同时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

3.如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增强CT检查。

预防建议:

1.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最实际和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乙肝疫苗接种;

2.戒烟限酒:酒精可引起三大类肝脏疾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这些都可以进一步发展为肝癌;戒酒后大多数酒精性肝病可缓解;戒烟不仅能直接避开多种致癌物的侵袭,还能改善机体免疫力,减少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预防脂肪肝,远离肝癌。

3.不滥用药物:一些抗生素、止痛药、避孕药、降糖降脂药、感冒药以及部分中草药,都可能损伤肝功能。要做到遵医嘱服药,尽量避免联合用药。服用多种药物容易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

4.把好“入口关”:不要吃霉变的稻米、玉米、花生等食物,保证饮用水安全卫生;炎热潮湿的南方地区居民要合理储存谷物和植物油,防止发霉;日常少吃油炸食品,避免摄入过多高脂、高盐、高油食物。

胰腺癌

高危对象:

40岁以上,特别是50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项因素者(第6项因素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3.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4.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黏液乳头状瘤、黏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

5.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

6.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P-J综合征等。

筛查建议:

1.上述对象以CA19-9、CA、CEA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液检查结果结合腹部CT、MRI进行筛查,B超也能提供相应的帮助;

2.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1次CT或MR检查。

预防建议:

1.戒烟、控酒;

2.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

3.多食禽类、鱼虾类食物,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萝卜、西兰花等;

4.提倡户外有氧活动;

5.为防止良性病变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黏液乳头状瘤和囊性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应及时就医。

前列腺癌

高危对象:

具有以下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1.年龄50岁的男性;

2.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年龄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

筛查建议:

1.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2.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预防建议:

1.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减少高动物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3.避免过于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造成前列腺的过度充血;

4.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动;

5.建议适度体育运动。

日本精密体检包含有无痛胃肠镜、心血管疾病筛查、肿瘤早期筛查等多项,可以筛查种疾病,医院,由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执行检查的厚朴方舟日本高端精密体检,可谓是专业的“医疗级”体检。不仅对于已经存在的健康隐患,进行系统指导,预防疾病发生;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可以预约门诊,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且对于已有的慢性疾病,还也可以同时预约专科门诊,根据体检报告进行系统判断,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来源:新京报、生命时报

-END-

DrHopeNoah

喜欢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by/3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