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平滑肌肉瘤1例及临床病理特征学习

荨麻疹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发生率依次为胃、小肠、大肠,大肠中以直肠较多见。大肠平滑肌肉瘤少见。

  一、临床表现

  大肠平滑肌肉瘤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仅出现一般的消化系统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等,当肿瘤侵犯黏膜层时可出现血便或黏液血便,当肿瘤生长过大时可出现排便困难或肠道梗阻。

  该病的诊断常较困难,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但缺乏特异性。

  二、发病机制

  肿瘤的大小不一,大者可达数十厘米,小者不足1cm。大体类型分为4型:

  1、腔内型:又称黏膜下型,瘤组织突入腔内,主要在黏膜下生长。

  2、腔外型:又称浆膜下型,瘤组织主要向肠壁外生长。

  3、混合型:肿瘤在肠壁间同时向肠腔内外生长,多呈哑铃状。

  4、壁内型:又称缩窄型,瘤组织沿肠壁生长,常累及肠壁全周,致肠腔狭窄。

  病理组织学类型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肉瘤和低分化肉瘤,多数学者认为平滑肌肉瘤的恶性程度随核分裂相的增多而增高。平滑肌肉瘤除局部浸润邻近器官和组织外,血行播散是其主要转移途径,淋巴结转移少见。

  三、检查

  病理活检:因肿瘤来源于平滑肌层,故取材时必须达到一定深度,且应多处取材,有时良恶性鉴别殊为不易。

  四、组织病理学特点

类似于平滑肌细胞的梭形细胞肿瘤,肿瘤核分裂象当活跃,可见局灶多形性,且常有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CD,S-均为阴性。结蛋白和SMA分别为50%和%阳性。(参考斯滕伯格病理学第6版)

  五、预后

  该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25%~35%。

iHeartPatholgy

Pathologymadeeasy.




转载请注明:http://www.nwsaj.com/jclby/3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