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超声疑难病例17直肠间质瘤
⊙作者/贾志莺崇乐
⊙单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胃肠超声学组
新疆医院超声科
正文共:字1图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点击查看病例:胃肠超声疑难病例(17):大便异常的原因
患者经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后,所见盆腔底部实性肿物初步考虑直肠间质瘤,腹膜后来源肿瘤不排除。腹部CT检查也考虑直肠左后方肿块为间质瘤。
随后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直肠间质瘤。
病例讨论
直肠间质瘤是指起源于直肠间叶组织的独立肿瘤,占胃肠道间质瘤的5%,肿瘤大小不等,直径0.8~20cm,可单发或多发,整个直肠及肛管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中下段。
直肠间质瘤凸向直肠腔,可引起大便习惯和形状改变(如便频、便秘),累及黏膜时可出现便血,压迫尿道时可出现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肠梗阻的表现,侵犯周围组织时会引起疼痛。
超声作为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和方向,以及邻近组织和器官是否受压迫及侵犯,有益于术前对肿瘤的局部侵犯情况进行评估,以制定治疗方案。
良性直肠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如下:
①非均质性异常回声,肿块多单发,直径﹤5cm,圆形、类圆形,包膜完整;②内部低回声欠均,肿块内中心或一侧出现低至无回声的液化区,肿瘤与正常肠壁回声分界清楚。恶性直肠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如下:
①直径>5cm,大者可达20cm,巨大病灶可呈哑铃形或分叶状,边界尚清晰,肿块实质呈不均质性低回声,散在细小点状、斑块状或小灶型无回声,包膜局部不完整,呈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
②肿块内部血供丰富,血供由肠壁进入肿瘤内部或边缘,粗细不等,动脉流速高,RI0.6~0.8,多同时显示伴静脉血流。
③远处转移时,可发现网膜、肠系膜、腹膜附近有近圆形低回声结节,或肝内转移病灶为恶性间质瘤的特征。鉴别诊断
直肠其他间叶组织肿瘤,包括平滑肌(肉)瘤、神经源性肿瘤、脂肪(肉)瘤等,这些肿瘤影像学表现相似,很难通过影像学的手段鉴别诊断,需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
直肠癌:肿块主要发生于黏膜,向腔内生长,或沿黏膜及黏膜下浸润生长,常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肿瘤标志物可升高。
直肠淋巴瘤:病变范围广,液化坏死较少,强化相对均匀,常有多区淋巴结肿大。
直肠结核等包裹性的炎性病变:常以腹痛发热就诊,肠壁常薄厚不均,甚至有壁上结节突出,鉴别不难。
总结
本病例临床初步考虑直肠癌,但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肿块边界较清,圆形,外生性生长,对周围脏器以压迫及推移为主,肿块密度不均,有坏死,血供丰富,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肿块中央坏死区持续性无增强,可见丰富粗大的滋养血管,周围淋巴结无转移,且患者肿瘤标志物阴性,无发热体征。
因此,超声检查初步考虑间质瘤。再结合腹部CT检查进一步提示直肠间质瘤可能性大,最后经超声引导下的多点穿刺活检确诊为直肠间质瘤,排除了其他诊断,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作用。
由于患者目前仍未行外科手术治疗,遗憾未能提供大体标本图片资料。
推荐阅读:
间位结肠: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
胃肠超声疑难病例(14):胃间质瘤
超声典型病例:胃癌肝转移
学术主编/刘德泉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 上一篇文章: 平阳男子发现肚子有块凸出不疼不痒,检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