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发现结肠息肉应该怎么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肠镜检查逐渐成为人们常规的体检项目,相当一部分人在检查后被告知自己得了结肠息肉。那么,发现结肠息肉后我们该怎么办呢?
结肠腺瘤不等于结肠癌
结肠息肉是结肠和直肠的一种隆起性病变,广义上讲凡是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明确病理性质前都可以称之为息肉。在肠镜下息肉的大小不一,小的几毫米,大的有数厘米;息肉的形态各异,有些带蒂的息肉长得像蘑菇,有些表面像桑葚,有些广基底的息肉长得像突出的小山包;数量上也从1个至数个不等。结肠息肉这个统称里包括了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比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等。
这些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在内镜检查中都以“息肉”为表现,甚至有些结肠癌都可以在内镜下以息肉的形式存在,因此取病理来判断息肉的性质就十分重要了,因为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预后是不一样的。
结肠息肉包括多种病理类型,不是所有的类型都会转变成结肠癌。有的息肉生长缓慢,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不会癌变,可以随访观察,不一定需要积极处理。比如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就很低,这种息肉是正常黏膜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属良性病变。因此,如果发现了直径较小的增生性息肉可以随访观察。再比如炎性息肉,它是炎症刺激的结果,往往见于结肠炎的患者,也不属于肿瘤性的息肉。
我们最需要重视的是腺瘤。这是一种结肠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大部分散发性结肠癌是由腺瘤演变来的,结肠癌一般会经过腺瘤期癌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结肠腺瘤都要癌变。目前认为腺瘤性息肉的癌变与息肉的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绒毛成分含量有关,息肉越大、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因此对于高龄的、直径较大的、级别越高的(如III级腺瘤)腺瘤性息肉最好切除,以免遗留隐患。
多数息肉可在内镜下切除
目前,内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部分良性结肠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而无需手术治疗。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些直径很小的炎性或增生息肉可以直接用活检钳夹除,既去除了病变又留取了病理。
对于直径略大的息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息肉根部注射少量肾上腺素盐水,把息肉托起来,然后用圈套器把息肉齐根套住,通电切除。而特别大或者是特别扁平的息肉,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内镜切除方法,比如EMR或者ESD,用特殊的“刀”将病变一点点剥离出来。目前EMR和ESD的技术成熟,可以切除更大面积、没有癌变或仅有表面癌变的大息肉,而且能保持结肠的完整结构,减少了患者手术的概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切除息肉之后的创面会有出血、穿孔、感染的风险,尤其像EMR和ESD,由于其切除创面大,发生风险的概率更高一些,往往需要住院诊治。
虽然大部分结肠息肉可以内镜治疗,但仍有一部分并不适合内镜下切除,比如病理提示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或者体积过大的息肉,这就需要内镜医生的准确判断。切除息肉的方法很多,但最适合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具体需要应用哪种切除方式,还是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切除息肉后需要忌口
在内镜治疗过程中会注入一定量气体,术后可能会有些腹胀的感觉,但切勿用手加压或腹肌加压;避免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因为有可能导致穿孔或出血,应自然排气来缓解术后腹胀。因此,内镜治疗后建议卧床休息3天,1周内限制运动,忌久坐、久立、久行,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或劳累运动,尽量避免马上长途旅行或坐颠簸的交通工具。
在饮食方面,术后1周内的饮食以稀软饭为主:前三天进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大米稀粥、藕粉、酸奶),三天后可以进食少许蔬菜水果,细细咀嚼后再吞咽。忌烟、酒、辛辣、油腻之物,忌食促进肠蠕动的药物,一周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在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情绪,勿郁怒动火,避免过激的情绪。
如果有口服抗凝、抗血小板的药物,比如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达比加群等的患者,在息肉切除术后应停药1周以减少出血,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停药请和医生沟通。如果术中用止血组织夹夹闭了创面,不用过于担心夹子,在创面愈合后夹子会随粪便自然脱落。如果在术后出现剧烈腹痛、便血等表现,医院就诊。
复查时间由病理结果决定
结肠息肉的患者定期复查非常重要。由于肠腔结构的特殊性以及肠黏膜运动的特点,可能存在肠息肉的漏诊,同时结肠息肉是比较容易复发的,因此发现结肠息肉后的复查时机要综合考虑息肉的病理类型、癌变的风险、切除情况等等,从几个月到两三年都有可能,这需要医师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因此,如果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请一定及时找内镜医生看看,结肠息肉切除了也不要掉以轻心,千万不要置之不理,以免延误病情。
科室简介
医院内镜中心成立于年,是集消化内镜、呼吸内镜诊断与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诊疗中心。中心拥有目前奥林巴斯最新型电子内镜系统和爱尔博内镜治疗系统。目前开展常规及无痛胃肠镜、气管镜,放大和染色内镜,胶囊内镜。以及消化道、呼吸道内镜下止血术,异物取出术,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肿瘤电凝、电切术,消化道营养管置入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剥离术(ESD),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经皮胃造瘘术(PEG),超声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术(EVL/EVS),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标记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诊疗技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肿瘤光动力治疗(PDT)等。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省厅级课题6项,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消化内镜专著1部。
医院内镜中心医麻护团队
医院内镜中心为每一位爱健康的您保驾护航!
想了解更多
专业科普知识
请
- 上一篇文章: 结肠癌的5个信号灯别忽视了,坚持6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